(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六日)
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主办的“2011年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于2011年1月19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名誉会长陆江、首席顾问丁俊发,联合会、学会领导何黎明、戴定一、崔忠付、蔡进、贺登才出席会议。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王慧敏副局长、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耿书海副司长、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蔡玉贺副司长,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铁道部、商务部、银监会、民航局、邮政局、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开发银行等有关部门的代表;部分省、市(区)政府物流工作牵头部门以及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同志;部分物流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物流研究、教学、新闻单位、投资咨询机构的代表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以“回顾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为主题。何黎明会长做了题为“转变方式,提高质量,努力开创‘十二五’物流业发展新局面”的主题报告。王慧敏副局长、耿书海副司长、蔡玉贺副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处张伟处长分别就物流业发展形势、政策、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工业物流等问题讲了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戴定一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张晓东教授、福州大学王健副校长、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陈丽华主任、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物流事业部龚涛总监、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蔡进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荆林波副所长分别就物联网、高铁、物流立法、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等热点问题作了专题演讲。经全体代表投票评选,会议发布了“201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10件大事”。
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我国物流业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展望何黎明会长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了较快增长。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分别可达125万亿元和2.7万亿元,与“十五”末期的2005年相比,双双实现了总量翻番,年均分别增长21%和16.7%;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约为18%左右,可望比2005年降低0.3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可达7%左右,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约为16%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在此期间,物流业产业地位显著提升,物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物流企业加速成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加快,物流信息化运用和技术创新取得实效,物流行业基础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物流业对外开放迈开新的步伐,物流业政策环境也有所改善。
“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新的形势。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物流业发展将面临新课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和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物流需求将出现新变化;新的开放战略和新的竞争环境,物流企业将面临新挑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加快推进,区域物流将形成新格局;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和新科技革命的深入,物流运作将出现新模式;日益紧张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物流发展方式必将实现新突破。
在对未来发展形势分析判断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在抓紧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基础上,争取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在“十二五”规划中突出体现,并积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筹划2011—2020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我们建议,到“十二五”末期,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由注重基础建设向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根据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大力推进物流需求社会化。积极培育适应客户需求的物流企业群体,并以A级物流企业国家标准促使企业提升发展,出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整合优化物流设施设备,全面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物流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有新的突破。物流市场环境得到优化,行业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形成。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下降。物流业在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物流基础。
(二)我国物流业“十二五”政策动向1.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工作思路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承担着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工作,该局副局长王慧敏在讲话中强调在今后一个时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综合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物流涉及领域多,范围广,蕴含着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部门都难以全面承担物流行业的管理职能,需要一个多部门协调的平台来承担协调工作。这几年联席会议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一步还要充分运用这个平台,提高权威性和协调性,推动有关部门在制定政策的目标方面协调一致。
(2)统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整合。一是要落实好已经制定的专项规划,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特别要重视规划的协调一致,避免重复建设和不配套。二是各地要重视物流中心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合理布局,加强基础设施的衔接和协调,完善转运仓储设施,大力发展水运,提高物流效率。三是要整合利用改造现有物流基础设施,利用好现有的仓储资源,发挥好园区的集约效率。四是要注重区域物流发展的一致性,站在物流一体化的高度来规划,在全国形成统一高效的物流布局。
(3)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我国第三方服务企业集中度偏低,需要多部门合作,支持政策上要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采取资产重组、功能整合等措施,努力培育几个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专业性企业,在行业内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要注重培育物流服务品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各相关部门要在土地、税收、海关通关等方面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政策保障。
(4)加强需求引导,促进产业融合,提高服务能力。首先要抓好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推动联动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下一步我们还要搭建联动平台,让企业认识到双赢的效果,并从成功企业中找到可借鉴的方式方法,带动产业间的深层次融合,实现战略合作伙伴下的合作。
(5)以信息化推动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信息化也是实现物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力。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要为这种转变做好准备,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物流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推动供应链一体化运作。要探索适合公共信息平台的运营机制,找到一种既能保持信息中立,又能实现社会信息共享共用的模式。
(6)继续加强标准和统计等基础性工作。物流标准是一体化运作的基础,是效率提高的前提,是成本节约的手段,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统计的重要作用是,可以使我们在埋头发展的同时,抬头看到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在继续完善物流统计核算制度的同时,研究物流指数和现行指标,还要推动各类企业逐步建立物流台账,提高统计的精确度。
2.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政策思路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耿书海介绍了为落实《规划》经多部门调研和协调后上报国务院“关于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意见”。
(1)税收政策的重点是要解决物流营业税几个环节的税率不一致的问题,目前解决的角度是首先把物流业纳入今年增值税扩大的范围,下一步就是要明确增值税税率。土地使用税的问题,已经明确提出来要研究完善,降低企业的负担。
(2)土地政策主要是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基础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列入各地物流业规划的现代物流项目要优先供地,涉及到农用地征收转用的土地计划要优先安排,政府供应的物流用地纳入年度供应计划。
(3)车辆通行方面,要降低过路过桥费,为物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尽快修订收费公路的收费条例,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费标准,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4)改善物流企业的行政管理方面,要制定法律和行政法规,放宽物流业的资质要求和准入条件,允许分支机构使用总部取得的资质。逐步减少对物流企业的行政审批,鼓励物流企业跨区域网络化经营,对物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便利。要进一步加强物流业政策和法规体系建设,通过立法明确物流业的产业地位。
(5)促进物流设施的整合,支持物流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现有的物流设施资源,创新合作方式。
(6)在物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方面,原来物流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该根据物流业发展实际做一些修订,使更多的物流企业可以享受到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政策。
(7)加大物流业的投入,要求各地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对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给予扶持,积极引导银行业对物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各种质押和贷款担保的方式,完善投融资机制,为物流企业发生债权和其他的投融资途径创造便利条件,进一步拓宽物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3.交通运输部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思路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蔡玉贺从交通运输的角度介绍了如何通过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说明了“十二五”时期在推进现代物流方面的具体措施。
首先,积极推进港站和物流的融合。“十二五”时期计划建设200个左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给予物流园区、货运枢纽一定的补贴。这个政策已经研究通过,下一步即将实施。第二,推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政企联合建设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加大推进以浙江为代表的共享平台试点项目建设。第三,积极推进甩挂运输。五部委已经联合下发了一个文件推进甩挂运输。第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优化综合运输设施网络;加快货运枢纽的建设;改造提升运输体系,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
4.工业物流发展的政策思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处长张伟介绍了工业物流的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将下阶段的工作方向进行了通报。
工业物流对物流发展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工业物流占到全社会物流总额的90%左右,工业品在物流环节的时间,占有全部时间的90%左右。当代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效果。工业领域很多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部门。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是不可分割的,是促进工业经济协调高速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此外,工业物流对于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工业物流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目前中国的工业产能和工业物流能力不相匹配,工业的布局往往和物流的配套不适应。第二,对工业企业来说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有信用有权威的物流服务平台。第三,工业系统内部物流人才比较少。第四,工业企业内部物流技术相对落后。第五,各地工业园区中的一些物流园区有重复建设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工业物流的重点工作:一是做好2010年-2015年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二是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包括电子政务系统与物流信息化的衔接;多式联运信息化;物流信息平台;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化联动;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集成;重点领域的信息化改造;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的提升;物流园区信息化提升工程;物流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试点工程。三是推进国家新兴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工信部从全国的62个新兴工业化示范基地中首先选择28个进行工业园区的物流信息化建设。
(三)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作了题为《常态增长态势基本形成,稳步较快增长为新年基本特征》的主题报告。报告指出,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来看,2010年中国经济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不断巩固和增强,常态增长态势基本形成。国内需求有效释放,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提升,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同时,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产业扩张受到一定抑制;区域经济协调性也有所提高。
报告对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作出两个基本判断:一是经济发展态势将呈现稳定较快基本特征。二是CPI上涨压力仍较沉重,但可以控制,不会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并指出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值得期待的“四大亮点”:一是新兴战略产业将加快发展;二是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更为突出;三是区域发展更为协调,经济增长将现“多极化”特征;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将迈出更为实质性的步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从更宏观的角度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分析,指出过去30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存在七个方面的失衡,中国经济的“二次腾飞”需要从失衡增长到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经济增长有目共睹,但是失衡也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第一,经济增长的动力失衡,经济增长单纯地、粗放地依赖外需;第二,经济结构的失衡,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第三,发展方式失衡,追求外延式增长,忽视了内涵式增长,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第四,城乡区域发展的失衡,城乡之间发展不协调;第五,增长与发展的失衡,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日益趋紧,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较大;第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失衡;第七,经济增长的收益没有被共同分享,导致收入分配失衡,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报告指出,破解我国未来科学发展的战略转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跳出第一次腾飞所倚重的工业化路径,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探索新的模式。以城镇化为载体,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必须遵循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里强调的均衡发展是指:经济增长的动力要内外需并重;优化经济结构,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大研发投入,追求内涵式发展;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推进城镇化建设,协调城乡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强化绿色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社会民主发展。只有在“均衡”上做足文章,在“全面发展”上加大力度,我国经济才能实现“二次腾飞”,增强发展的动力,提高发展的质量。
(四)我国物流立法的实践与思考福州大学副校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王健介绍了我国物流立法的现状及第一个地方性的物流法规——2010年9月30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重点介绍了该条例的特征及借鉴意义。
该条例由四个方面共25条组成:第一部分是一般性规定,第二部分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职责,第三部分是企业的发展,第四部分是福建与台湾物流合作的内容。
在我国立法实践中,多数法律法规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起草,提交人大审议、通过并颁布的。该条例属人大自主立法,起草机构为福建省人大财经委。通过成立立法工作组和立法研究组,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研制专家建议稿等方式吸收多方智慧。通过立法调研,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在法律调整手段上,鉴于我国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经验不足,条例属促进法,通过促进法引导和促进物流业发展,体现我国物流立法的阶段性特征。
其借鉴意义主要有:第一,明确物流管理体制。针对物流管理体制,促使政府物流管理部门从实践中的“牵头部门”到“主管部门”的变化;第二,强调物流业发展规划。物流业发展规划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与年度计划,制定省、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省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第三,设立省级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各项物流业发展资金;第四,保障物流业用地;第五,确立物流统计制度;第六,推动工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第七,加强闽台物流合作。
王健指出,从我国实际情况看,目前制定《物流法》有些超前,但实现物流立法既迫切又是个比较困难的过程,需要有一部法律法规对发展物流进行宏观指导;同时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措施、实施细则来弥补“促进型”物流法律法规的不够具体、缺乏约束性的不足。
(五)我国物联网发展现状与趋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从智能物流的概念入手,指出智能物流对物流业发展的影响。智能的特征是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对物流信息化的影响主要有开放性、动态化、集中性。当今的系统必须是开放性的系统,必须要有与社会信息、外部信息的交换共享,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信息向社会发布的机会。开放性的要求使得定位技术、传感技术等成为热门。制约开放的主要问题是安全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要靠技术,二要靠流程重新设计,三要靠法律,四要靠内部管理。企业的管理系统要适应外部快速发展的复杂环境,必须要能够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随时判断调整,即动态化管理。动态管理的基础是要有识别信息加时空信息构成的位址信息。另外动态网络的监管动态化和服务社会化将决定着物流管理的动态化进程。信息化的另一个特性就是信息管理趋于集中,信息的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戴会长强调,当前的物联网热呈现出一种技术推动的特色,但要在产业界得到推广应用,还要有产业驱动。产业驱动的核心就是网络和流程。物流企业在应用热门技术时要考虑自身的实际。他在最后形象地指出,智能化就是让物变聪明,让人变“傻”,这也是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六)“高铁时代”与现代物流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张晓东教授介绍了“十一五”我国铁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高铁发展对现代物流的影响,并指出 “十二五”铁路发展的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目前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已经达到了8358公里,在建里程达1.7万公里,短短五年的时间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二是截止到2010年底,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共计295座新型客运站投入使用。同时铁路客运站的建设也注重了综合配套设施的完备性,客运站与城市的交通实现了紧密衔接。三是铁路客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在节约用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是在工程建造、机车车辆、铁路调控、客站建设等多个方面都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五是铁路改革深入推进,“走出去”步伐进一步加快,不仅有客运投融资改革,在客运方面也打开了境外市场。
客货运能逐步缓解,对于物流服务体系构成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一是促进了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在时间成本、物流成本的节约上都有贡献;二是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刺激了沿线区域的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三是开辟了国际合作与交流新领域,延伸了中国物流企业市场范围和产业链条。
“十二五”期间铁路发展的重点有:一是进一步完善路网规模,包括继续推进货运建设,建设全国性区域网络的节点城市,完善铁路枢纽线,加强货运支线建设;二是进一步做好铁路物流节点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按照铁道部的计划安排,到2015年要建成18个全国物流中心,33个区域物流中心;三是创新铁路运营组织方式,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物流化服务;四是完善高铁物流产品化服务体系,随着现代铁路和城市轨道的衔接,可能在“十二五”末形成一些围绕高端快递业的联动趋势;五是推进货运企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六是符合物流特点的技术装备进一步推出;七是突出抓好专业性人才队伍建设。
(七)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丽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农产品冷链建设在我国发展的现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设施落后;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冷链物流标准化缺失;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农业发展水平落后,集中度不高。
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会对农户、经销商、批发市场和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成本和收益,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理清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思路。即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农产品供需现状和流通过程现状,逐步推进冷链物流建设;把握市场需求,遵循市场规律,选择合适的冷链建设模式;保护市场弱势群体的利益,扶植有能力的流通企业;发挥冷链物流的优势,实现各主体的共赢。
(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物流事业部总监龚涛介绍了电子商务领域中当前发展最快的B2C(企业对个人)市场的发展形势,分析了电子商务给现代物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物流企业应如何抓住这个机会。
淘宝商城2010年的增长超过了4倍,2010年底一天的交易定单数超过100万票,折算包裹大概在60到70万件。2010年11月11日,淘宝让整个社会后台服务体系,特别是物流体系,在电子商务面前做了一个小的测试。当天整个淘宝商城销售额突破了9.36亿元,相当于整个香港一天的零售总额。测试结果证明,物流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龚涛指出,电子商务需要的是能够提供一站式、一体化、完整的解决方案的物流公司。快递服务是目前所有物流服务中最具备一站式和社会化特征的服务模式。所以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快递是使用最多的物流形态,而其他的物流形态却没有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搭上这个快车。
当前物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发展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效协作,使专业性的物流公司整合成为系统性的,具有社会特征的服务能力。即把资源变成能力,让商家有效地去选择能力,而不是去整合资源。把资源变成能力的最核心的关键要素之一,是信息系统。淘宝希望在其提供的平台和信息系统中,商家和物流企业之间的隔阂能够打通,让社会上更多专业的资源变成一种系统化的能力。从而在根本上缓解物流对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九)201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10件大事经全体代表投票评选,会议发布了“2010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10件大事”。
1. 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制定规划,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物联网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启动。
3. 大规模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
4.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两个物流业专项规划出台。
5. 我国网络购物出现“井喷”,物流能力成为瓶颈。
6.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始实施,开启两岸物流合作新时代。
7. 国内首部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出台。
8.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启动甩挂运输试点工作。
9. 全国A级物流企业超千家。
10. 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展会、赛事物流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