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主办的“2009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暨第17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于2009年1月 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陆江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王慧敏副局长,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王晓川副司长,铁道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民航局、国家邮政局等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代表;部分省市现代物流工作牵头部门、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物流教学、研究机构,50多家新闻单位的代表共200多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出席并讲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学会副会长汪鸣,分别主持了会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毛洪,副会长任豪祥、蔡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兼职副会长赵光华、张延华,中国物流学会兼职副会长宋则、沈绍基、宋远方、翁心刚出席了会议。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2008年中国物流的新进展及2009年展望”。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物流协会和企业及相关研究机构的13位专家围绕主题做了演讲;通过现场投票评选发布了“2008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十件大事”。现将各位专家的主要观点纪要如下:
一、关于中国物流发展特点与展望
何黎明常务副会长以“2008年中国物流发展特点与2009年展望”为题讲了话。他指出,2008年,我国物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开拓进取,积极应对,取得了新的进展。初步测算,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88.82万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比上年下降8.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完成约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5.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过去的一年,中国物流业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物流业经受严峻考验,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第二,物流市场“先热后冷”,国际化竞争更为激烈;第三,物流企业加速分化,创新型业务优势显现;第四,企业物流调整优化,联动发展升级转型;第五,区域物流加强合作,物流集聚区发展较快;第六,政府重视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
当谈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业的影响时,何会长指出,2008年9月份以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的影响逐步显现。主要表现为:一是实物量增速回落;二是市场价格波动明显;三是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对物流业的影响正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就经营环境看,他指出,2009年有可能是中国物流业发展30年来最为困难的一年。结合我国经济运行和物流发展的实际,中国物流业将进入增长趋缓、结构调整阶段。客户要求高、运营成本高,市场波动大、经营风险大,服务价格低、企业利润低,将成为总的基调。
何会长指出,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立足于保持物流业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升级转型和结构调整,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物流保障。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和物流业增加值将分别不能低于13%、10%和9%的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下降。物流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关键环节和薄弱领域的物流服务得到加强。
何会长对物流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企业的建议有:一是认真贯彻宏观经济政策;二是全面分析市场走势;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五是加强风险防范;六是深化战略合作。对政府的建议有:一是减轻物流企业的税赋;二是解决物流企业遇到的交通限行问题;三是就物流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专项调研,提出综合解决方案;四是建立开放式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一体化服务,消除“信息孤岛”;五是认真研究解决物流通关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统一的快速反应物流管理信息平台;六是从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组织实施示范工程,积极引导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联动,促进运行效率提高和发展方式转变。
二、关于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主要工作
王慧敏局长在“齐心协力,克服困难,促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演讲中指出,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2008年我国物流业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社会物流需求趋缓;二是物流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三是物流企业效益普遍下滑;四是企业经营风险加大;五是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优势开始显现。
王局长指出,近年来,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职能,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在推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制定落实专项规划;二是放宽市场准入;三是调整了相关税收政策;四是积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五是实施了更加便利的通关政策;六是加强物流基础性工作。
当谈到2009年的工作思路时,她指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动:一是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重点抓好已出台政策的落实;二是继续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三是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强做大;四是协调解决城市配送车辆管理问题;五是以信息技术推进物流现代化;六是继续完善行业基础性工作。
三、关于流通领域发展现代物流的工作安排
王晓川副司长作了“发展现代物流,推进流通业全面发展”的专题演讲。首先,他介绍了商务部在过去一段时间开展物流方面的工作。第一,在政策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第二,积极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推动物流企业和商贸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第四,积极构建农村物流体系和农产品物流网络;第五,加大了物流领域的对外开放。
王司长重点介绍了《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了近几年内,流通领域内物流发展的基本考虑和近期准备开展的几项主要工作:一是促进流通企业内部的物流社会化;二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龙头企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四是加强食品物流体系建设,保证生鲜食品安全;五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六是深化物流领域内的国际合作;七是做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管理;八是积极开展商贸领域的物流示范工作;九是加强物流领域的标准、法规等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当谈到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安排时,他指出,商务部下一步在物流领域内,特别是在与流通有关的物流领域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抓紧与流通有关的物流规划、标准、技术方面的建设和完善工作;第二,推动流通领域物流工作向深入发展;第三,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第四,继续推进物流领域的国际合作。
四、关于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展望与对策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刘敏处长作了“2009年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展望与对策”的专题演讲。她指出,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现状:一是现代物流业规模和效益持续扩大;二是现代物流业的集聚、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三是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日趋紧密;四是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日益提高;五是物流标准化建设和技术进步与创新步伐加快;六是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力度加大;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流政策和环境不断优化。
当谈到2009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时,刘处长从国际、国内和上海市三个层面分析了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形势。她指出, 2009年上海市将按照“保增长、抓项目、促转型、调结构、推应用”的总体思路,采取五大措施,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加强区域物流联动发展,培育现代物流市场;二是构建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迎接上海世博会召开;三是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增强口岸物流集散能力,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是加大政策实施力度,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五、关于我国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与政策期待
中铁现代物流股份公司业务总监王渭代表刘景福董事长作了“2008年我国物流企业经营环境变化与政策期待”的主题演讲。2008年是我国物流行业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物流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大事项交织发生;二是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没有释放;三是物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四是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五是政策落实力度不够。对于未来政策的期待,他提出:一是要引导社会化物流需求;二是要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三是要培育物流骨干企业;四是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五是要减轻物流企业负担。包括:过路过桥费期待降低或取消;土地使用税等生产资料成本有待调低;根据实际调整物流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减轻物流企业负担。
六、关于高成本经营环境下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策略
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恽绵作了“高成本经营环境下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策略”的专题演讲。他提出,面对全球性的新经济时期,对物流企业经营者和决策层而言,最重要的是经营观念的转变,思想方法的转变。一是从关注客户企业到关注经济,寻找企业发展的方向与机会;二是从合同关系到战略合作关系,站在客户物流部门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三是从单纯竞争到主动合作,物流企业拥抱取暖协同发展;四是从关注客户自身到关注客户供应链,寻找新的商机。
他认为,观念的转变必须落实到现代物流企业的实际经营中去,才能形成企业的真正竞争力。一是建立物流企业的科学型经营机制;二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三是建立循序渐进的企业发展模式;四是建立以客户物流新需求为核心的创新服务机制。
他强调指出,创新管理,构建一个高效、先进、现代的物流企业,确保企业的执行力将是抵御风险的关键之一。一是协调一致,观念一致的管理团队是核心;二是全员经营、共享共荣的全员管理体系是基础;三是与客户共同进行员工管理,建立员工级的紧密客户关系是利器;四是革图易虑,调整部门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七、关于水路货运发展回顾与展望
上海海事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真虹教授作了“2008年水路货运发展回顾与2009年展望”的专题演讲。
首先,他对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进行了回顾与展望。2008年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运量呈下滑趋势,运力投放消减,运价前高后低,租船市场寒气逼人,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走势下降态势明显。他预计,2009年国际集装箱海运市场中,太平洋航线集装箱运量将会小幅上扬,但是增幅较小。亚欧航线有可能还会有小幅增长。
其次,他分析了国际散货海运市场。2008年国际散货海运市场海运需求疲软,运力增长较快,运价波动剧烈。预计2009年,国际散货海运市场仍然存在表现的空间,只是上升幅度比前两年市场大好的时候趋缓,市场走势更显平滑。
最后,他对我国沿海散货海运市场进行了回顾与展望。2008年我国沿海散货海运市场煤炭海运量由旺盛到负增长,铁矿石运量大幅下降,粮食运量明显增长,沿海运力不断增长,运价大幅下滑。2009年,预计我国沿海散货海运市场总体上供过于求,新增运力的滞涨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善海运市场上运力供过于求的现状。2009年国内沿海干散货海运市场散货总体运价水平在第一季度将继续震荡下行,自第二季度起将会小幅震荡回升。
八、关于铁路物流发展状况
北京交通大学张晓东特聘教授在“2008年铁路物流发展状况回顾”中,总结了2008年铁路物流发展的主要成绩:一是大规模铁路建设有序高效推进;二是骨干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三是货运量继续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四是铁路物流中心发展加快推动;五是扩大内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他介绍,未来四年是铁路建设密度最大、任务最重、成效最显著的时期。预计到2012年底,铁路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区域之间大通道基本打通,铁路货运能力紧张状况基本消除,货物运输由内部生产型向外部营销型转变。他提到,2009年铁路发展主要任务,一是建设任务繁重,完成基本投资六千亿元;二是计划新开工项目70个;三是加大货运的营销力度;四是提高铁路物流信息化水平;五是完善铁路货运场所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
九、关于公路货运市场的回顾与展望
天下通物流公司翟学魂总裁作了“2009年:公路货运期待新秩序”的专题演讲。他指出, 2008年的运价走势呈现出不寻常的表现。9月运价上升后,立即高速回落,表明货运需求从10月开始直线下降。由于需求下降以及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货运车辆投资已经开始大规模萎缩,11月及12月,长途货运主流车型月销售量不足去年度一半。目前正在运营的车辆中也有大批报停。
对于2009年公路货运行业的基本判断,他估计,未来两年会有一些货运企业退出这个市场。因为,第一,产生货量最大的地方,现在货量大幅度减少;第二,货主现在开始出现大量的坏账,尤其是中小企业;第三,货运运输的质量在下降。关于公路货运的机会,他认为,一是燃油税开征之后,油价下调很多,可以节省很多成本,整个货运成本下降得非常多;二是车主的讨价还价能力提高了,运价有了一定的支撑;第三,对于好的企业,效益高的企业,成本优势就扩大了,当然节能的车辆成本也扩大了。最后,他强调,在未来的几年里最大的转变是,整个公路货运行业会从追求规模变成追求效益。
十、关于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分析与预测
《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常务副主编王继祥作了“2008年中国物流装备市场分析与2009年预测”的专题演讲。针对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他作出以下判断:一是中国物流装备业正处在产业寿命周期的快速发展阶段;二是全球金融危机不是造成目前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的唯一因素;三是中国物流装备业面临着快速增长阶段的大调整。
对于2008年不同的物流装备产品市场,他进行了分类分析。首先,中国将在调整中成为世界叉车大国。预计叉车全年产量将达到17万台,增长11%左右,增幅下降了25个百分点。其次,中国托盘与货架行业仍有15-18%左右的增长率。中国工业货架行业2008年总产量预计超过57万吨,增长速度超过18%。中国托盘产量预计增长应该在15%以上,年增长超过3600万个,全社会流通中的托盘数量应超过9.2亿个。
他指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物流装备的出口将受到巨大冲击,寄希望于国内市场也面临巨大困难。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尽管中国物流技术装备业仍然处于产业周期的增长阶段,出现大调整也是不可避免的。他初步预测:中国物流装备业在2009年的增长速度将出现大幅下降,从以前多年30%以上的增长速度下降到8%左右,这将是8年来中国物流装备业首次低于2位数的增长。如果国家确保增长的经济刺激政策难以奏效,预计中国物流装备业的增长速度还会更低。
十一、关于中国物流金融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毅学博士后作了“2008年中国物流金融业发展回顾与2009年展望”的专题演讲。他回顾了2008年的物流金融业,主要有以下特征: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推动与阻碍业务因素并存;二是物流金融仍是多数金融机构主推业务,但风险控制增强;三是物流企业拓展物流金融业务力度趋弱,融资结构变化。对于未来中国物流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指出,一是宏观经济仍不景气,但振兴政策有利于物流金融恢复发展;二是银行慎贷影响业务,但制度完善有利于物流金融健康发展;三是物流企业遭遇寒冬,但结构优化有利于物流金融有效发展。
当谈到2009年中国物流金融业发展趋势时,他提出,一是物流金融业总体规模增长趋缓;二是物流金融业发生结构调整变化;三是物流金融业制度与行业环境继续改善;四是物流金融业市场监管有效增强;五是物流金融业洗牌趋势开始显现。最后,他还分别针对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提出了若干建议。
十二、关于物流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蔡进作了“关于建立物流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几点认识与实践”的专题演讲。他首先强调,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物流产业安全做得好,要达到三个层面的目的,一是要实现对产业的控制力,二是要提升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三是要构建一个比较和谐的、比较良好的物流市场和物流产业的环境。他认为,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预警或预测产业损害。第一,要通过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来避免少数外资物流企业对市场份额的垄断。第二,要通过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来避免少数外资物流企业对我国物流渠道和网络资源的控制,这一方面显得更加重要。第三,要通过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来避免因物流管理方式的差距造成经营模式的差距而导致的贸易限制。第四,要通过建立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来避免少数外资对高端物流领域的控制。
对于当前物流产业损害的基本评估,他认为,总体来讲,我们国家的物流产业的损害程度并不是很大。现在损害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我们损害机制建立之前,物流业已经开始受到损害了。第二,现在的产业损害是由外到内,这个趋势也很大。第三,总体来讲,对物流的损害所占比例还不是很大,但发展趋势比较快。第四,金融危机下的行业损害应引起重视。
十三、关于全球金融海啸对经济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助理荆林波博士作了“全球金融海啸对经济的影响”的专题演讲。他提出,从国际来看,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恐怕是1929年经济大危机以来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有的专家甚至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出现衰退,欧洲许多国家与日本都调低了经济预期。消费者信心受到重创,最终会影响到我国对美国产品的出口,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
他指出,无论明年全球经济走势是:V型,或者W型,或者U型,或者更为可怕的 L型,我们相信,在中央政府的督促下地方政府会奋勇当先,一定会超额完成8%的目标。
他进一步提出,拉动中国GDP的“三套马车”,都面临问题:一是外贸跨越式发展利弊相伴。二是进口资源依存度提高。三是在消费率逐年走低的同时,投资率却连年攀升。他认为,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极易导致投资膨胀。此外,盲目性投资的背后是我国的资源消耗量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之,扩张性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在未来已经没有出路,必须彻底转变。
从根本上讲,首先要构建中国扩大消费的整个政策体系。其次,各级政府以“迎奥运”方式,大张旗鼓,举行迎国庆六十华诞各种类型的活动,以政府消费带动民间消费。再次,政府投资必须带动民间投资。对于出口型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更为紧迫的是要开拓国内市场,注重产品的升级换代,树立品牌声誉,探索微笑曲线价值链的两头延伸,避免“中国制造”的低谷收益。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树立信心,正如温总理所言,“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本次论坛还进行了“2008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10件大事”的评选与发布活动。在企业、专家、媒体广泛参与推荐的基础上,经全体代表现场投票排定,选出的10件大事分别是: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国务院组建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国家邮政局归并其中。3.全国物流行业在抗击特大地震和雨雪冰冻两场自然灾害中做出重要贡献。4.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5.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物流业受到重大影响。6.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正式实施。7.国务院出台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8.我国“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启动。9.全国物流行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10.物流业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提供服务保障。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研究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