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学会2010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纪要
(二〇一〇年五月十八日)
中国物流学会2010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于5月8—9日在大连召开。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在会前听取了会议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并对开好本次会议提出具体要求。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定一、副会长贺登才分别主持了大会。大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杜志渊到会致辞。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李厚圭、鞠颂东,学会产学研基地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代表、特约研究员,相关企业、院校、研究机构、协会、学会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内容纪要如下。
一、会议概况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各地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经验和思路,研究部署学会今年的重点工作。戴定一常务副会长总结了两年来学会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了重点研究方向。贺登才副会长就2010年学会重点工作安排及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的筹备工作作了说明。开滦集团副总经理、国际物流公司执行董事李敏、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副院长杜学森、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院长周昌林、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姚武、深圳市宝安职业技术学校孙牧晓、远成集团有限公司培训部副部长邹海、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恽绵等产学研基地的代表在大会发言。山东佳怡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助理刁吉玉在大会发布了公司研究需求。30多个单位向大会提交了书面材料,展示交流了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成果。
下午分为四个小组进行了讨论。华北区由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鞠颂东和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姜超峰主持,华东区由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上海物流学会会长李厚圭和上海海事大学物流情报研究所所长陈伟炯主持,中南区、东北区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周建亚和大连大学教授霍云福主持,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由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李严锋和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亮兵主持。与会代表就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学会日常工作展开讨论,大家争相发言,气氛热烈,会后由各小组召集人在大会做了总结发言。大会还邀请了IBM中国有限公司政府与公共事业部总经理梅昕作了智慧城市的专题讲座。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大连大窑湾港和大连保税港区。
二、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学会自2008年桂林会议建立产学研基地制度以来,已有62家单位获得了产学研基地称号,其中企业或者园区22家,院校和研究机构40家。两年来,学会积极组织、引导和服务,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各基地单位大胆开拓,产学研结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了物流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通过产学研结合,研究机构和院校加深了对产业发展需求的了解和理解,研究内容更加务实。2010年有219个课题列入学会下达的课题研究计划。从这些报送的课题题目来看,更加注重与产业的现实需求以至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相结合,体现了物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来讲,很多研究已经跨越了原来对物流理解的边界,涉及到了金融、商贸、制造业等各个领域。从深度来讲,比两三年前的水平有很多创新。在大会交流中,开滦集团介绍了自身通过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在此基础上指导开滦战略转型,提出了煤炭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与顺丰速运合作,采用系统分析与仿真等手段,对其航空快递业务布局和航空运输线路进行规划,以增强其与国际快递巨头的竞争实力。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产学研各方都收到了实效。
(二)取得了一批效益显著的产学研结合成果从交流情况来看,出现了一批创新性、实用性很强的成果。苏州物流中心介绍自身与美国龙氏物流公司、清华大学北卡物流研究中心三家合作研究空陆联程中转模式,这个模式得到了国际航空联盟认可注册,可以进一步应用到如医药、冷链等专业物流领域。北京物资学院协助德利得物流总公司开展服装物流仓储布局规划研究,采用建模的方式对多种方法的流程、操作、人员进行了运营模拟,企业采用学院的优化方案后,取得了高效率、高准确率、低成本的良好效果。广州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与芜湖安得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冷藏运输条件的模拟和控制的研究。该公司采用了相关的冷链技术方案,货物腐损率由过去的4%降低到3%以内,同时降低了能耗和运营成本,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培养出了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产学研结合要培养两类应用型人才。一类是基层的物流工作者,如企业的一线职工,即将进入社会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一类是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中高层物流人才或者专家。这方面很多院校和企业都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如长春一汽国际物流中心与吉林大学交通学院校企合作,制订了比较规范的制度、流程,规定了双方的责权利,非常值得学习借鉴。远成集团自2001年以来,依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已经培训的实习生达1500多人次,探索了一条在企业内部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实操培训基地的路子。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工学结合、六层推进”人才创新模式,形成一个“工”与“学”渐进式交替、螺旋式上升、“分阶段、分层次、分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型,近两年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达1000人次。
(四)创造了一些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从项目层面进入到一些资产层面,联办基地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中远物流以培养现代物流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中远物流、中远网络物流和中远天津物流)和高校(滨海学院)为联合研究主体,政府(滨海新区)提供政策支持,研究机构(中国物流学会)提供研究指导,建立基地“官产学研”一体两翼合作研究组织架构。天津滨海学院还建立了由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学校教师组成的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咨询指导服务。一些基地采取了师资交叉进入的方法,就是企业高管到学校讲课,举办讲座,带研究生;教师到企业挂职,主持课题研究和企业内训。天津滨海学院20名一线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在中远天津物流顶岗实践。同时,学院拟聘请中远物流的企业管理专家和技术专家为校方客座教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企业引进技术骨干做专任教师,并从对口行业聘请高层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和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
(五)产学研结合获得政府参与和支持产学研基地积极服务于地方物流业发展,地方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宁波市现代物流规划研究院坚持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三个定位,以人才集聚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建设为重点,系统开展了前瞻性、特色性和对策性等三方面研究,初步形成了政府大力支持、学校高度配合、企业充分信赖的“政产学研”基地建设和发展模式。一些地方积极推动物流人才培养。如深圳市宝安区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实习给予政府补贴。在政策的扶持下,深圳宝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物流专业已与中海物流、凯通物流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层次合作办学关系。
三、产学研结合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产学研结合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需要我们正视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第一,缺少重大的理论研究成果。物流是新产业、新学科,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重大理论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很多研究,缺乏产业背景,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问题比较突出。从方法上来看,缺乏继承和创新。
第二,思想认识不到位,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有地区和行业的不平衡,也有产学研各方的不平衡,特别是企业界对于产学研结合的必要性缺乏足够认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个双赢的合作模式。学会给产学研各方提供平台,创造机会,大家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解决实际问题,寻求双赢模式,实现经济效益。
第三,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产学研结合目标之一是要出人才。人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层人才,要能文能武,要懂得实际,一上岗就能够操作。第二是高层人才,高层人才要懂得战略,能够提出整体解决方案,或者是在学术界能够对学科建设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来看,产学研基地在培养前一类人才方面的实践比较多,但后一类人才的培养还有些滞后。这就需要从更大范围,多学科、多产业注重知识积累,方法论的训练和培养。
四、下一阶段需要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何黎明会长曾经提出过十个方面的重大研究课题。现在两年多过去了,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戴定一常务副会长在本次会议上又提出了一些重点研究方向。
第一,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背景下,物流产业的机遇、挑战,以及如何体现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作用。我国整个市场在变化,从外需导向转向内需为主,因此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包括物流自身的产业结构,有些是能力过剩,有些是严重不足也需要调整。还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物流自身也要转变单纯作业型的服务方式。如何提高附加价值,更多的把效益体现在各个产业的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上来。物流产业会有一些什么重大的机遇、重大的调整,我们应该做一些战略性的研究。
第二,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的新要求对物流产业的影响。我们目前来看偏重于技术措施的研究,缺少政策方面的通盘考虑。如果没有政策的导向,即使有很好的技术也难以推广应用。因此,我们的研究除了技术层面以外,还要有一些政策机理方面的研究。
第三,物流产业过程中的公共服务。我们知道一个产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分成供方、需方和第三方这三块,第三方主要提供的是中间的公共服务。我们现在对于供方研究比较多,也就是对物流自己的企业、资源、运作方式研究的比较多,对需方也就是我们服务的产业,客户未来的动向、变化研究的偏少,第三方研究的更少。第三方就是说如何在供需双方中间起协调、平衡的作用。第三方主要一是制订游戏规则,二是维护游戏规则,三是创造有利的双赢环境。现在第三方的理论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公共政策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几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的研究方向。政府怎么定位,非政府组织怎么定位,包括一些商业机构有没有机会。我们需要对于物流产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新的机会、必要的监管、行规、标准以及其中的一些公共服务做出比较全面的研究。
第四,物流学科体系的基础建设。目前,我们整个物流学科的建设发展很快,成果也很多,但是总体而言基础的部分还比较薄弱。一个学科的成熟基础是很简单的,但也是很深的,不能把这样一个简单的东西提炼出来去统一所有的观念、所有的关系、所有的价值导向,这个学科的发展就会很困难。所以我们需要对于物流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关系、基本矛盾做进一步的提炼,这样才可能有效推进我们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能够有效解决我们理论研究中的重复、矛盾和各种争执。
第五,在网络经济时代,物流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当今时代,国内外所有的创新都跟信息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包括我们企业界,无论是资产的变动、组织架构的变动、业务的变动,最后都要归结为信息系统的变动,网络对于商业模式和技术方案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当然,这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最近,国家把物联网这样一个理念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我们从产学研这个角度来讲,要理性地看这件事情,要认真研究物联网对物流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第六,要关注一种新型经济主体的发展。这种经济主体名义上是一个数据中心,以掌握信息、数据为主要特征,但它会冲击现在很多理念、法规、模式。因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些企业都有这样的特征,国内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国外有像苹果公司、GOOGLE这样的企业,发展速度极快,他们都是在网络环境下掌握了集中的数据、信息,然后有了飞速的发展,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至今他们是“四不像”,不知道他们是制造业,还是商贸业,还是传媒业,还是IT业。因此,会有很多影响他们发展的阻力,但是也有很多突破这种传统的东西。在未来的时代里面,这类企业的形态或者这一类的经济主体,是必须关注的一类创新型主体。我们很多的制造业、商贸业、物流业可能都会出现这样的商业模式创新。
五、有关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学会日常工作的建议与会代表就产学研结合工作和学会日常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会后由各小组召集人在大会做了总结发言。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如下:
一是产学研结合项目的发布应该再广泛一些。学会课题每年都发布,应该继续坚持;每年纵向研究的课题报告也可事先发布;企业课题也应逐步通过学会渠道发布;各院校及研究机构对外课题也应该公开发布。通过这四个方面研究课题的发布,将会发现行业研究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及哪些是企业实际需要的研究课题。
二是要定期发布行业重大研究课题目录。学会要引导行业重大课题的研究,在整理汇总一年热点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列出重大研究课题题目目录,在行业内进行发布。在条件成熟时,利用产学研平台进行分工合作,推动重大研究课题的联合研究,引导行业转型升级。
三是要继续推动产学研合作发展。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结合平台,交流思想、研究问题,并形成多种互助合作形式。一是实习,学生要到企业进行实习,一种是定向实习,一种是集中实习。二是参观访问,对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三是咨询,企业生产经营当中遇到的问题向院校和研究机构咨询,老师参与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方案设计。四是企业提出的一些研究课题,请院校承担;院校的一些研究课题也可以请企业界人士参与。五是采取顾问的方式,请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作企业顾问,企业实际工作者作院校和研究机构的顾问,进行双向交流。六是学生论文的选题来源于企业,从企业当中收集,并且命题。七是基地与基地之间的合作,各个基地之间各有所长,大家通过学会工作平台,共同搞一些合作。
四是建立专业的细分平台。产学研结合要分层次、分地区,多元化。学会应该按照不同专业建立专业委员会,形成不同的研究主题。各地都有产学研的需求,要发动地方的积极性。要结合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实际,形成多样化的研究方向。
五是大专院校要加快与企业联合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从根上形成一个实践导向的教学大纲,从而在人才培养目标、学科建设、师资配备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更加切合企业的需要。
六是要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物流院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是教师。特别是对高职教师,应具备两类能力: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和面向职业教育的教学设计能力。要具备第一种技术服务能力,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具有服务企业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要具备教学设计能力,就必须熟悉高职教育建设理念、发展方向,掌握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教学设计手段与工具。
七是建立学术检索系统。要建立专业的学术检索系统平台,增强平台对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吸引力。尤其是目前高水平的物流专业期刊较弱,学会要积极创造条件,创办一本核心的专业期刊。
八是加大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支持力度。针对产学研联合发展模式,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能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例如对于产学研基地提供的物流服务减免税收,对产学研研究课题提供一定研究经费等持,进一步促进物流人才队伍的快速培养,推动物流理论研究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快速提升。
六、关于2010年学会重点工作贺登才副会长在大会介绍了中国物流学会2010年重点工作。会上发布了《关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准备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会员和加强会员服务的通知》。由于本届学会理事会任期届满,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将于11月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同期召开,届时将进行改选换届,会议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说明。
(一)关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的准备工作“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拟于2010年11月13—14日召开。年会将评选表彰优秀论文、优秀课题,命名第三批产学研基地,聘任新的特约研究员,由研究单位或企业申请设立分论坛,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会上对《关于第九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准备工作的通知》做了说明。对年会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参评论文时间界限及内容参考范围、论文分类、征集方法和论文提交评选方式等做了进一步解释。对年会设立分论坛的有关内容,包括设立的基本条件和设立方式做了说明。
会议要求,产学研基地、协作网各成员单位、各位会员要积极参与年会论文征集、课题提交、分论坛设立等各项准备工作,为开好年会献计献策。
(二)关于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中国物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于2006年11月在武汉选举产生,到2010年11月任期届满。根据《中国物流学会章程》规定,将按期召开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并进行换届选举。会上说明了改选换届的总体思路与原则、主要工作内容、新一届理事会候选人推荐原则和工作进度安排。会议要求,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和全体会员,要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推动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关于产学研基地申请与设立工作产学研结合是学会工作的一条基本方针和重要抓手。产学研结合就是要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简单来讲就是要出书、出钱、出人,同时,要争取1+1+1大于3的效果。目前,两批62个产学研基地已经设立,第三批开始接受申请。会上就产学研基地的申请和设立进行了说明。会议要求新设立的产学研基地要具有相当的规模,在当地或本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要有产学研各方参与,要有足够的会员基础,并积极参与学会的各项活动,要能够积极开发和承担产学研的任务。。
(四)关于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征集工作为贯彻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引导各类企业改进物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发挥现代物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决定征集“中国物流管理优秀案例”。国内物流企业及园区、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物流管理部门,在物流管理战略制定、模式选择、运作实施、组织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做法和典型事例等,都在征集范围。会议希望各产学研基地依托自身平台,开展案例的总结和推广活动。
(五)关于加快发展会员和加强会员服务工作为扩大会员队伍,促进学会可持续发展,我会决定进一步加快会员发展,加强会员服务。关于加快发展会员方面的措施,一是新会员会费延期优惠。为使改选换届期间会员发展工作保持连续性,经研究决定,凡2010年5月1日以后交纳会费的会员,视同交纳下一届会费。二是按会员比例配置理事、常务理事。三是优化会员结构。四是积极发展学生会员。为加强物流研究后备人才的培养,学会继续发展学生会员。凡在校、在读的物流类专业学生(含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和非在职博士研究生),拥护本学会《章程》,有加入本学会意愿,经本会理事或具有会员资格的老师推荐,均可提出入会申请。学生会员会费100元,享受注册会员同等待遇,在学会下次换届之前有效。
会议希望有关院校、产学研基地以及学会会员、理事、常务理事、特约研究员等积极组织推荐。新推荐入会会员人数,纳入考核记录,作为改选换届的参考依据。
关于加强会员服务的措施。一是坚持定期电子邮件发送服务。二是开发学会网站浏览和下载服务。三是开通特约研究员展示服务。四是为理事和特约研究员创造更多参与学会工作的机会。五是搞好联络、咨询、信息服务。六是扩大会员相关优惠待遇。
会议要求,各位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和全体会员,要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会员,积极参与学会各项活动,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地结合物流实践需要,加强物流学术理论研究,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物流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国物流学会研究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