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霞物流 提速湖南
——湖南金霞现代物流园工作情况简介
中共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
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一、园区基本情况
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又名湖南金霞现代物流园,2006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和市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是湖南省重点建设省级物流园区和长沙市物流产业唯一核心园区,也是湖南省唯一集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五元化网络交通运输优势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园区。园区先后获批“中国物流实验基地”、“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湖南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湖南省物流示范园区”。
园区规划总面积52.3平方公里,辖金霞、沙坪、鹅秀、高岭、青竹湖五个组团,四至范围为:南起捞刀河,北至沙河,西临湘江,东至规划中的长青路。园区确定以金霞组团为核心区,主要布局功能齐全的物流服务设施,重点发展仓储、加工、配送、运输、信息服务等现代物流产业,并在沙坪、鹅秀、高岭、青竹湖等组团配套发展物流装备制造、大运量工业、出口加工、高新技术、服务外包和商贸地产等产业;同时,园区在毗邻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长沙新港、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的区域规划建设长沙出口加工区,通过政策叠加、功能互补、港区联动,努力建成湖南省最为完备的对外开放平台。国务院将物流业纳入十大振兴产业之一,我园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园区主要做法及发展情况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园区地位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园区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58亿元,年均增长54.7%;规模工业总产值237.09亿元,年均增长43.64%;规模工业增加值57.34亿元,年均增长39.58%;完成物流企业货物吞吐量1432万吨(2008年指标调整),年均增长72.42%;主营业务收入144.17亿元,年均增长30.72%;园区财税总收入由2006年的不足0.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6.54亿元,实现年均翻一番。经营性土地由2006年26万元/亩涵养到现在450万元/亩,升值近20倍。特别是2010年园区荣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和“湖南十大最具投资价值产业园区”,标志着园区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摆脱了落后面貌,跻身于先进园区行列。
2、基础设施极大改善,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十一五”期间,园区内总投资41.2亿元,新建市政道路26条,总里程达51.1公里。芙蓉北路、湘江大道、兴联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相继通车,“五纵七横”的路网骨架全部拉通。同时,秀峰山公园已正式开园,长沙金霞特勤消防站已完成主体工程,湘雅泰和医院综合楼封顶,新港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加压站等公建配套项目启动建设,园区基本实现了基础设施的城市化,新增建成区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
3、物流平台日臻完善,比较优势切实涵养。“十一五“期间,园区突出壮大物流产业,努力打造“5+2”物流平台,切实涵养了物流产业竞争优势。长沙新港已完成一、二期工程建设,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中,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达到49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5万标箱,迈上全国内河支线港口领先地位;长沙铁路货运新北站已完成站场建设,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并将启动长沙金霞铁路现代物流中心项目建设;长沙金霞海关保税物流中心正式封关运行后,又启动二期项目建设,进出口业务已突破2亿美元大关;联运物流公路口岸项目一期全部完工,正努力打造湖南一级公路口岸;长沙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工作方案基本敲定。湖南金霞现代物流园信息中心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并启动了长沙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园区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平台基本完善,提升了园区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4、产业建设全面提速,发展后劲持续聚积。“十一五”期间,园区管理的项目从“十五”末的4个增加到138个,其中竣工投产(企业)项目83个,正在建设项目34个,即将启动建设项目21个。物流项目方面,入园物流企业和项目达32家,全省物流行业前十强一半以上落户园区。其中,中石化油品分销中心的成品油销售市场份额占全市四分之三强,湘粮集团牵头打造产值过100亿元的湖南现代粮食物流园,联运物流、国药控股、畅通物流等已完成一期建设,恩瑞物流、杏林物流一期均已启动建设。工业项目方面,纳入统计的规模工业企业达23家,其中中立机械、兆山建材、富马科食品机械、南山乳业等项目已经投产,新亚胜LED、山河实业标准厂房、长重一期等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沙坪工业组团倾力打造“两型”工业区,组团控规和产业规划已通过专家组评审,核心区三路已全面竣工,成功引进了台湾统一、武汉佳海等优质项目。房地产项目方面,入园企业达35家,其中乐江华亭、嘉景阳光、金霞银苑等项目已经建成;大联·山语城、创远·湘江壹号、中欣·极目楚天和双湾国际等项目已分别完成一、二期建设;幸福考拉、北尚阳光、恒鑫·北领等项目正式启动,园区人气商气日益浓厚,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园区主要经验及体会
1、主要经验。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突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五大建设”的工作主题,努力壮大产业,务实经营园区,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任务,有力推动了园区现代物流和新型工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了对园区“十一五”规划的圆满“收官”,也为“十二五”工作的强势开局奠定了良好基础。主要经验:一方面是改革创新,奋力创业。过去的五年,我们在改革创新中发愤图强,在主动作为中创造优势,在解放思想中奋力创业,在攻坚克难中图谋发展,在转变方式中顺时永进,共同用汗水与智慧造就了园区的发展大局。今天的“金霞”,已由过去发展相对滞后的园区蜕变为先进园区、产业绿洲,由过去的水患之区转变成宜居城区、创业福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和物流界人士的真诚理解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入园企业和干部员工的齐心协力和奋发作为。另一方面是成绩与隐忧并存。我们清醒地看到,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发展的动力不够足。二是产业的壮大不够快。一些老项目启动不快、质量不优。三是开放的层面不够高。四是改革的力度不够大。这些问题和隐忧都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全力加以解决。
2、主要体会。一是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宏观层面呈现出诸多利好因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经济主体活力增强、增长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态势更加强劲。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长沙城市的国际化必然要求经济国际化,经济的国际化必须产业首先融入国际化,而产业的国际化离不开物流国际化,必须依靠现代物流的支撑和服务,因此园区要抢抓机遇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二是要应对变化,调整策略。要调整园区经营策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加快发展服务业,积极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现代物流业。按照构建区域性“加工中心、分销中心、结算中心”的要求,通过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物流和工业链接起来,形成园区的优势产业链条。三是主动作为,肩负使命。一个团队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执行力,一个地区的价值取决于它的贡献度。作为长沙城北的建设主体,我们必须发挥好城北发展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为长沙开福发展创造出更多更优的业绩。园区“十一五”确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十二五”时期,我们确定了“提升综合实力,争创国家园区”的奋斗目标。未来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物流企业货物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将园区建设成为中部物流之都、城北工业基地、长沙加贸中心和现代服务新城。
四、园区十二五规划
1、总体目标
在“十二五”期末,通过园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拓展现代物流业产业链,形成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现代物流园区。借长沙市成功申报2010年商务部授予的“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东风,我们开发区将在2011年向商务部申报“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园区”并力争授牌。同时,园区将发挥平台优势,壮大物流工业,增强城市功能,建设两型片区。发挥“5+2”平台比较优势,突出现代物流和2.5产业重点,配套发展宜居地产、新型商贸,构建低碳化、都市型现代产业体系。丰富城市元素,提升承载功能,拓展空间布局,扩大改革开放,打造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区、临港临江经济的牵引区、两型产业的集聚区、低碳生活的示范区、对外开放的作业区和生态宜居的样板区,力争用3-5年的时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经济指标
在“十二五”期末,预计园区完成财政收入20亿元,物流业完成货物吞吐量1800万吨,物流业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实现利税30亿元;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20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8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85亿元,实现利税5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