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送体系是保障城市商品流通和人民生活消费需要的物流运作体系,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促进现代物流业有序高效运作的信息支持系统。发展和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城市配送的效率和效益,完善城市服务体系,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增加服务业比重,加大对第一和第二产业的支持;有利于扩大就业,便于对食品、药品等消费安全的监管,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有利于扩大城乡商品流通,支持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物流辐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提升改造商贸流通业,积极推广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发展和完善城市配送体系,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财政部门作为国家财税政策的执行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部门,应在城市配送体系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运行方式转变,我国城市配送体系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中比较快的领域之一。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提出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任务,各省区市都在各自的“十一五”规划中,把扶持和发展物流业列为重点,许多经济中心城市还对配送体系及物流信息化建设制定了具体的规划。进入新世纪以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发展很快,我国城市配送体系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无论从规划政策,还是实际操作层面,都进入一个改造提升的关键时期。
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城市配送体系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还不能够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配送基础设施方面,不仅总量不足,而且结构、布局不尽合理。运行主体为企业自我服务的仓储设施较多,公共性、社会化的配送中心不足;一般干散货储存配送设施较多,能够提供专业化特殊需要,如生鲜、危险化学品等的配送设施不足;传统“仓库”数量虽然不少,但相应的托盘、货架、叉车等配套设施和检验检疫手段,消防、垃圾、污水处理及安全监控设备不足;在城郊的“农民库”较多,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公共配送中心不足;传统批发企业、商业、物资、供销社企业及储运企业虽然占有不少土地资源,但缺乏有效利用,需要创造条件,向现代物流配送中心转型。
二是在城市配送车辆方面,配送车辆没有统一标准,缺乏适合城市配送的专用车辆。许多地方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对货车进城实行交通管制,配送车辆缺乏通行、停靠和卸货的便利。在白天不允许送货车辆进城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利用客车“违规”装货,一旦被发现,就要承担巨额罚款。城市配送的规费政策导向不明确,适宜进城的厢式货车,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指定车型,购买价和运行成本都高于敞车,但在交通规费方面,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影响了城市配送车辆结构性调整。
三是城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方面,“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运行规则,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监管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不能共享和兼容,也缺乏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进行规范性监管。
以上配送基础设施、配送车辆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三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我国城市配送体系完善和发展的“瓶颈”,也是国家财税政策应该重点支持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要按照公益性、示范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制定出台相应的财税支持政策,明确公共性的配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财政支持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