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术年会论文 > 物流技术与工程 > 2005年
基于湖北高桥物流园区商务模式的信息平台的构建
来源: 时间:2012/9/29 10:41:45 作者:
  
  •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构建的基本问题

(一)物流园区平台及其构建的意义

所谓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是指园区的管理者利用现代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将

物流园区众多的参与者,包括物流企业、物流服务需求者,运输业务承担者及政府相关部门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协同运作的一个信息支撑体系,它同时联系着园区各物流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园区物流活动的神经中枢,其构建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于物流园区的管理者来说,信息平台是实时监控与管理,有效提高园

区运行效率改善园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工具。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通过拟定的通用的数据规范和通信协议,实现了各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因此,管理者在信息平台上可以广泛采集各信息系统的物流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形成有用的公共信息,并迅速传递出去。通过这种信息采集和处理,管理者可以对园区各方面,各层次实施实时监控与管理,而这些信息的及时传递,对于物流企业提高对用户需求的响应能力有直接的促进,也使整个物流园区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园区。

  1. 对于物流园区内提供各项物流服务的企业来说,信息平台是优化物流资

源的配置,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的基本保证。首先,园区内的物流企业可以借助于信息平台发布、查询和接收物流运作信息,以提高物流作业环节的透明度,减少物流信息交换的环节,缩短物流运作的周期,进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其次,园区内物流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实现物流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流服务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此外,对于那些尚无实力自建物流信息系统的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平台的应用服务提供商(ASP)功能为其提供了物流应用硬件设施租赁的服务,使其可以降低投入实现物流信息化。并且,中小物流企业还可以利用ASP的客户构建企业联盟,实现大规模联合作业,降低物流系统运行的成本,提供全方位的物流供应链服务和增值服务。

3、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方――用户来说,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为其提供了在线物流交易的环境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站式”服务的集成环境。物流园区信息平台与园区内各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相联接,提供了一个综合、开放的B2B,B2C的物流电子商务功能。信息平台就象一个虚拟交易大厅,用户进入这个大厅,就可方便自如地选择各种物流服务项目,并实施实时交易与结算。同时,信息平台与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保持联系。因此,用户在这个虚拟的大厅里同时享受政府各职能部门“一站式”集成的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不仅使物流园区可以为用户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项目,而且使这些服务的获取变得更为便捷、高效,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吸纳更多的物流企业入驻园区,推动园区的发展与完善。

4、对于与物流管理相关的各政府职能部门来说,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是搜集物流管理信息有效渠道,是进行行业管理决策的有力支持。

物流园区是一个地区物流企业集聚的主要场所,因此园区信息平台的采集的信息是该地区物流行业相关状况的及时反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与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保持联系,可实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为其进行行业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与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系统相比,物流园区的信息平台涉及面更广,数据采集量更大,与之相联系的外部系统更多更杂,因此,在规划和构建时,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来作考虑。

1、物流园区内特定的商务模式。物流园区的商务模式由园区的核心业务流程构成,不同的物流园区侧重于不同的商务模式,因此,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规划和构建要与园区特定的商务模式相紊合,尽量突出其最有特色的业务,而对一般业务流程则可借鉴现有的成果进行完善和升级。

2、物流园区所在区域的上级信息平台的规划与构建。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规划与构建应与其上级区域信息平台的规划与构建理念保持一致。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一般是由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从整体区域物流的角度出发所做的概念性的规划,它的构建和运行需要下级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撑。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入发展。

3、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对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功能的需求。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是为所有园区的参与者服务的,而不同层次的参与者,对信息平台的功能均有各自的需求,如园区管理部门强调实时监控和管理的功能,园区内的物流企业需要协同作业流程的功能,物流需求方期望获得物流电子商务和政府各项职能“一站式”集成的环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则要搜集园区物流行业管理的决策支持信息等等,因此,物流园区信息平台不仅要成为各相关部门基本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场所,而且要为不同层次的参与者提供不同的接入方式和接入权限。

4、物流园区内各种信息系统的衔接与整合。物流园区的参与者拥有各自的信息系统,在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规划期间就应考虑如何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一系列不同的信息系统衔接起来,为各级用户提供全面快捷的服务。同时,应充分考虑园区信息平台和其他相关行业的接口,保证平台的成长性和增容性。此外,在物流过程中信息的流动量是跨企业、跨地位、跨行业进行的,物流信息平台必须实现跨地区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和集中处理的结合、多个异地局域网连接等功能。Internet和Web技术的出现,为物流平台提供了基于Internet的Browser/sever系统结构模式。

  • 高桥物流园区基础条件分析

湖北“十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武汉建成华中地区物流中心,市有关部门经过调研,提出要在全市构筑四大物流中心,其中之一就在东西湖区内,以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开发园为依托,构筑武汉西部物流中心。而高桥正是位于这一区域内,并有许多有利的因素和较多的良好的基础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地理位置看,高桥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地域空间优势。

武汉处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以武汉为圆心,在半径400公里范围内辐射45个中等以上城市,共计1.83亿人;在半径1200公里范围内,涵盖了中国14个GDP超千亿元城市中12个,按照现代物流理论,物流中心应位于辐射区域的地理中心位置,物流业务以中心城市为基点呈放射状向周边辐射可形成最经济的集散规模效应。而东西湖是武汉的西大门,距汉口火车站7公里、市中心商业区10公里、天河机场18公里、外贸码头20公里,这种紧邻武汉,辐射全国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高桥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物流企业以效益为宗旨,一般占地面积较大,地价的高低对其区位的选择有重要影响。高桥作为武汉市的郊区,相对中心城区而言具有明显地域空间优势,将对物流企业拓展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加之今后由于武汉中心城区将实行交通管制,城区市场将实行外迁,这对高桥发展物流产业也是一次良好的机遇。

(二)从交通情况看,高桥具有多式联运的交通优势。

高桥位于107国道与京珠高速公路交汇处,南北向有京珠高速公路和市外环线,连接天河机场,东西向有107国道、汉渝铁路、汉江水道,同时在汉江和朱家台还将兴建两座码头和一个火车编组站,从而构架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四大物流通道。高桥所依托的这种良好的水、陆、空运条件和地理区位,使高桥形成了东起上海,西至重庆、南起珠海,北至北京这一独特的交通优势,具备了综合物流所必需的多式联运的交通体系。  

需要[1]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