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品流通的一般模式
一般物品的流通模式,按其物理特性分为以下三种:
散货模式:无包装均匀散粒体货物流通模式。
无包装不规则散件货物流通模式。
件货模式:件货包装流通模式。
单元化流通模式:托盘单元流通模式
集装袋单元流通模式
集装箱单元流通模式
粮食流通中常有散装、包装(90公斤袋)、集装箱、集装袋四种模式。大家对这些模式都非常熟悉,但是如何选择粮食流通模式,大家有不同的意见。经调查计算提出以下观点供参考。
2、包装(90公斤袋装)流通模式
粮食包装流通模式,多数人认为是不经济的,必须改变。但现实中粮食包装流通量占粮食流通总量的90%,粮食包装流通模式的优、缺点及使用场合如下:
(一)主要优点:
1、粮食装进包后,在流通过程中不用再装进装出,避免了粮食破碎抛洒(使用强度不合格的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包装破损,引起粮食洒漏,属非正常状况)
2、作业过程中基本没有粉尘飞扬,节省了除尘防爆设施的投资。
3、便于粮食分类、分等储运和多品种小批量储运。
4、仓容利用率高。一个仓间内,只要有大于一个垛的空余空间,都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空间装入其他品种的粮食。
5、可以使用各种通用汽车车型和火车车辆运输。铁路部门认为用包装方式运输粮食好。
(二)主要缺点
1、使用包装,增加了流通成本,包装成本16元/吨粮左右。
2、实现机械化作业很困难。粮包单件较重,包上设有可以抓取或提起的附件,很难进行机械化作业,基本采取人工作业方式,工人劳动强度大,后继乏人。过去,许多企业做过包装粮机械化作业的尝试,但终因投资大,效率低,基本上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3、包装仓房的空间利用系数低,仓房内要留出主走道和次走道,空间利用系数只有散装方式的70%左右。
(三)适用场合:
包装流通方式有成本高、效率低、人工作业等致命缺点,与我国经济发展很不相称,应该采取其他方式替代。但有些场合,还可以采取包装方式,如批量很小的杂粮,名贵品种粮食稀有品种粮食的流通;客户需要的几百公斤,或几十吨小批量粮食的流通;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粮食流通等。全国包装流通总量占粮食流通总量的比例在近十几年内至少还会保持在15-20%左右。
(四)改进建议
包装流通方式还会在一定时期在小范围内采用,国家不必在包装流通方式的改进上下功夫,但企业应适当考虑提高作业水平。包装作业、宜以半机械化为目标,对劳动强度大的环节,采用通用机械,如胶带输送机、打包秤等进行作业,由于有些环节不得由人工作业,建议将单包重量,由90公斤改进25公斤,这样,流通成本会更高,但符合人体工程原则,也符合以人为本的国策。另一种改进方案是用集装袋代替。
三、散装流通模式
美、加、澳、欧等发达国家,经过近百年的努力,实现了粮食四散化流通。这是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主要优点:
1、节省流通成本,据实测,将粮食从长春运到大连,采用散化方式,并使L18专用火车运输,比采用包装方式每吨粮食节约41元。山东莱州实测粮食散装汽车装卸费用每吨比包装的费用节约6元。粮食四散流通的成本显著下降。
2、便于机械化,目前已有机械作业能力从50吨/小时到200吨/小时不等,品种繁多;适于各种作业环节的机械门类基本齐全,可满足客户的各种需要,相对价格比较便宜。
3、作业效率高。粮食流动性好,不少场合可采用自流方式,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4、仓房空间利用系数高,仓房内不需设走道。
5、有完整配套的散粮储藏技术。粮食藏存品质易保证。
(二)主要缺点:
1、除储粮作业外,每一个作业中粮食都要运动,容易产生破碎、抛洒和粉尘,影响环境卫生,还有粉尘爆炸危险。为此需要增加防尘防爆设施的投资。
2、仓容利用率不如包装方式。一个仓房廒间或一个仓筒中存有一种粮食后,即使有空余空间,也不能装入其他品种的粮食。
3、对运输工具有一定要求。粮食远距离运输主要依靠铁路。由于我国铁路运力紧张,散粮专用车辆难以避免空返,因此在关内限制使用散粮专用车辆运输粮食。但采用通用火车车辆装运散粮又有诸多困难,影响了粮食散运推广。
4、现有的散装仓型不适应粮食的分等、分类、小批量(小客户)储存。
(三)适用场合
散粮流通具有效率高、费用省的突出优点,经各种方式比选,应优先采用。就粮食品种而言,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品种,流通量大,应主要采用散化流通方式。我国粮食流通总量中,1亿吨在省内流通,采用散粮汽车或内河货船运输,回避了火车散运的难点,再采取措施,弱化散化流通的缺点,是可以大范围推广散装方式的。粮食跨省流通中,增加散化海运比例,减少散化铁路运输比例,粮食铁路运输方式中,东北地区采取散粮专用车方式,估计最终散装流通方式可以占流通总量的70-80%左右。(其他地区的铁路散化运输方式在下文论述,其流量不计算在此范围内。)
(四)建议:
粮食散化流通是我国近十几年建设的重点,国家要重点投资引导,企业要积极配合,防止背离大方向的做法。新建的粮仓要合理确定储存单元(一个仓筒或一个廒间)的仓容,以便适应大小客户的储存要求,进而适应分等分级储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