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规划比较
物流园区的产生原因决定了物流园区大都布局在城市中心区边缘或城市边缘,交通条件较好,用地充足的地方。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欧洲,法国和意大利开始开发建设物流园区。德国也在80年代进行了第一个物流园区的试验项目。目前,仅在西欧就有100多个物流园区,而德国是欧洲物流发展最好的国家,在物流园区的建设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布局、物流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性,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与未来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1992年,德国政府从铁路运输的考虑出发,由当时的联邦铁道部和过去东德的铁路局合作,做了全国物流园区的总体规划,规划在全德国境内建造28个物流园区。1995年,对规划进行修改,由28个物流园区扩建到39个,这39个物流园区在德国形成一个网络。
日本在1964年开始对物流产业发展进行调控,到1969年形成日本全国范围物流体系的宏观规划,在规划中将日本1道1都2府43县按经济特性分为八大物流区域,进行区域间物流和区域内物流的分类,形成物流团地(物流园区)和全区域的物流网络,然后通过干线运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近海运输)形成跨地区的物流系统,最后形成全国范围的物流体系。在1966年制定的《流通业务市街地整顿法律》中,确定东京、大阪、名古屋、广岛等30个城市为都市物流。按人口(150-300万)、经济总量、运输总量、区域交通条件确定分布物流团地的数量。
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较晚,目前尚没有全国性的物流体系或物流园区规划,部分地区也仅做过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对物流园区建设的针对性不强。而有关物流园区的规划基本上都是市一级政府在做,如深圳、广州、上海、无锡、杭州等。由于缺少更高层次规划的指导,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布局规划相当混乱,园区与园区之间布局规划存在较大的冲突,实施中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从国外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比我们园区的建设,在对物流园区进行空间布局规划时,应打破各地区、部门和行业分割的管理,协调好各方的关系,从更高层次进行统筹规划。也就是说,中央或省一级政府须从宏观经济发展出发,对省及区域甚至全国市场的发展和货物流通量等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分析和预测,根据长远和近期的货物流通量,进行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确定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规划和建设规模。同时为吸引物流、配送转运中心等企业在园区集聚,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时还需要考虑物流市场需求、地价、交通设施、劳动力成本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