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支撑作用的技术基础,是现代物流的核心概念。本文从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入手,通过中外对比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途径和方法建议。
一、背景与意义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业务流程与物流资源,实现信息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信息收集和传递电子化、业务流程电子化,进而实现规模化经营、网络化运作的管理过程。信息化整合了物流功能,促进了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运行,减少了“长鞭效应”(在供应链较长的情况下、生产与最终需求之间差异增大),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改善了物流系统的时空效应,节约了物流成本。因此,物流信息化是提升我国物流现代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途径。
从国际上看,目前物流已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其物流行业已经广泛采用了无线互联网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射频标识技术(RF)、条形码技术等,物流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
在我国,随着近几年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信息化受到了普遍重视,物流行业信息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信息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物流信息化的推进任重道远。
二、近年来的进展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有了长足发展
从外部环境来看,首先是国家对信息化的推动加大了力度。突出地表现在,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各级政府纷纷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
从内部环境来看,物流业本身的发展进入了“整合、创新”阶段。国家加大了治理超载超限的力度,促使企业寻求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同时,物流的客户――制造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对外包需求的扩大、对一体化供应链的追求,也成为物流企业加快信息技术采用、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