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战区物资投送保障为目标,分析了物资投送保障链柔性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指出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下,物资投送保障链必须具有适度柔性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情况和需求。借鉴平衡记分卡模型,提出从军事效益视角、军事客户视角、供应链流程视角、资源与能力视角四个方面进行柔性衡量。
关键词:战区;物资投送保障链;柔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和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指出,新时期、新阶段,我军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立足时代和战略高度,树立与新使命、新任务相适应的后勤保障观,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有力支撑。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是我军进行战略转型,在更广阔的战略空间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条件。战区物资投送保障链是提高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措施,但在投送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进而影响保障链运行效果。建立柔性保障链是克服不确定性的有效途径,但如何管理和控制柔性是个难题。本文从战略管理视角,借助平衡记分卡理论对战区物资投送保障链柔性进行分析与评估,将有助于后勤指挥员管理、控制和改进整个保障链的运行,这对推进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战区物资投送保障链柔性评价目标分析
物资投送是兵力投送的一部分。兵力投送亦可称为作战力量投送。作战力量包括人员、武器装备、作战物资等。美军将兵力投送(Force Projection)定义为:“是指从美国本土或其他战区投送国家力量中的军事成分以满足军事行动需要的能力。它包括了从动员、部署到重新部署回本土或原战区的整个过程。”[[i]]2007年美国陆军《兵力投送手册》中又进一步将兵力投送实施程序划分为美国本土、战略运输、战区运输、战术地域四个阶段,并创新性地提出接收、整备、前运与合成四个阶段目标,强调各种军事要素在作战前沿快速生成作战能力。[[ii]]我军对兵力投送的定义尚未统一,主要有国防大学教材《兵力投送》中认为:“兵力投送是作战力量按照战略意图,在统帅部和战区指导下,运用国家和军队综合运输能力,从战略腹地会战区纵深向指定地域实施的联合、立体、远程机动。”[[iii]]按照投送的规模和目的,兵力投送可分为战略投送和战役(战区)投送;按投送对象可分为人员投送、装备投送和物资投送。
战区物资投送的总体目标是“整体筹划,全面而有重点地适时、适地、适量保障”,即以现代战争条件下人民战争为基础,发挥各种战役后勤保障力量的整体威力,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方式和手段,全面而有重点地为各种战役力量提供适时、适地、适量的后勤保障。围绕这一总体保障目标,考虑不同阶段物资投送保障链的柔性需求。
战区物资投送前,战役后勤保障任务是周密筹划、合理利用资源、确保战役发起成功。物资投送保障链柔性评价目标是保障链应具备战略转换柔性和资源柔性,即多种战略选择和多种可用资源选择。这是因为从国际战略环境上看,联合战役发起时如果有强敌介入,国际安全环境必然紧张。因此,实施战役后勤保障时不确定性增多,难度增大,必须考虑供应链战略柔性转换。从国家环境上看,作战消耗大,要求动员潜力大,动员速度快,须考虑资源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