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物流效用的分析,建立物流效益模型,用此模型对物流的时间效用、空间效用等进行数量分析。
【关键词】物流;物流效益;物流效用
1、物流的含义
1997年《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将物流定义为“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1962年对物流管理作了一个精要的概括:“所谓物流,即以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成本效益,以满足顾客需要为目的,从商品的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对包括原材料、在制品、最终成品及其相关信息的流动与贮存,进行设计、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简单的说,物流就是物料或商品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转移,它是会产生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
2、物流效益模型
2.1物流效用
物流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决定于其所完成的物流周转量的效用价值。物流周转量的效用价值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的物料或商品的时间和空间效用,是物质商品的价值增量。物质商品的效用一般来说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时间、地点、商品质量和商品数量,我们分别用T、P、H、Q来表示,U则代表物流效用,我们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U=F(TP,T,Q,H),其中F是物质商品的效用函数。
物质商品的时间和空间转移两者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是密不可分的,商品的空间转移必然伴随着时间的消耗,而时间上的转移也一定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但笔者认为,商品空间上的转移带来空间效用的同时必定带来时间效用,但是商品时间上的转移带来时间效用的同时不一定带来空间效用即空间效用为零,或者更直接的说,如果没有时间消耗,不可能带来空间上的转移,也就是说,如果时间T=0,则空间效用F(P)一定等于0,所以空间效用离不开时间效用,这也是笔者之所以把效用函数U写成关于TP、T、Q、H的函数的原因(谨供大家研究)。
物流活动不仅给商品带来了空间和时间上的价值,还带来其他的一些附加值,如对产品进行包装设计等,即F(Q)会改变。物流活动有时也会带来商品数量和质量上一定的损失,如由于运输或搬运不当造成产品的损坏,运输过程中出现车祸或天灾等。这些都将造成物流效用的减少。
物流活动改变了商品的时间、空间、质量、数量效用,即把实体向量(TP,T,Q,H)转变成了(T(1)P(1),T(1),Q,H),相应的物质商品的效用由U=F(TP、T、Q、H)转变为U=F(T(1)P(1),T(1),Q,H)由物流活动所实现的效用增量为U=U -U =F(T(1)P(1),T(1),Q,H)-F(TP、T、Q、H)。
笔者认为,虽然物流活动改变的商品效用可以分为时间、空间两部分(质量和数量暂时不做考虑),但要在量上明显区分有点困难,存储的商品由于空间上没有变化,只有时间上的变化,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只有时间上的效用,而空间效用为零。
U=U-U=F(T(1)P(0),T(1),Q,H)-F(T(0)P(0)、T(0)、Q、H)
但是在运输过程中,时间和空间变化同时存在,而且空间效用会受到时间效用的牵制,所以
U=U-U=F(T(1)P(1),T(1),Q,H)-F(T(0)P(0)、T(0)、Q、H)-U
当t=t,U≠U,即U≠F(T(1)P(0),T(1),Q,H)-F(T(0)P(0)、T(0)、Q、H),因为U是在没有空间转移的情况下的物流时间效用,而U是有了一定空间位移,所以简单的把在没有物流空间效用下的物流时间效用等同于有物流空间效用下的等时间的物流时间效用,笔者认为是不合理的。
2.2物流效益分析
物流效益就是由于物流活动引起的效用增加值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差额。E为物流效益,w为物流周转量,p为单位物流成本价格。则
E=U-wp 绝对物流效益
E=U/wp 相对物流效益
从上面的物流效益模型可以知道影响物流效益的因素有三个,分别为物流效用增加值U,物流周转量w和单位物流成本价格p。
2.2.1物流效用增加值(U)
物流效用增加值是影响物流效益的首要因素。而U则依赖与效用函数以及p、t、q、h的变化。效用函数的确定比较复杂,本文在这里暂时不做详细研究,但我们知道我们对效用函数以及时间、空间的信息变化的掌握离不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用科学的物流管理知识对物流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利用不断发展的知识,找到使物理效用增加值最大化的点,即U=F(T(1)P(1),T(1),Q,H)-F(TP、T、Q、H)最大时候的向量组合(TP、T、Q、H)。
2.2.2物流周转量(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