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分工和创新理论为分析工具,对第三方物流的成长机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既分析了第三方物流成长的内在动力所在,也分析了第三方物流成长过程中所需的外在环境。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分工;创新;政府职能;市场结构;制度
1 引言
与其他一般产业组织形式的悠久历史相比,第三方物流的出现是近20年来高科技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革命和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产物。因此第三方物流产业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其自身的鲜明特征。它是一种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合同为约束,交易主体的结盟为基础,向客户提供系列化、个性化物流服务的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也称为合同制物流、外包物流或物流联盟。当前,由于第三方物流的独特作用与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里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有数据表明,目前欧洲和美国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率分别是76%和58%,且需求仍在不断的增长。
尽管我国物流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但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明显缺乏行业竞争力。众多的运输公司、仓储公司、货代公司举步维艰,陷入行业内低价竞争的困境,难以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业界和学界亦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一是从企业自身经营的技术层面找原因,指出一方面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项目单一、信息化水平低;另一方面是绝大多数企业仍习惯于传统众向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不愿将物流业务外包。二是从交易费用视角分析,指出制约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原因是交易费用过高。这些研究与分析无疑是富有启发性的,对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但难以说明地说明第三方物流的成长机理。基于此,本文从分工理论的视角,分析物流产业组织自身内部演进的动力,并结合第三方物流所需的外部环境如市场结构、社会文化、制度环境等进行分析,力图对第三方物流成长机理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
2 分工演进、创新与第三方物流
2.1 相关文献回顾
分工是人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社会生产水平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不断扩展其特有的劳动行为的外在形式,并对劳动行为按种和类的不同进行细分的过程。尽管分工理论不是经学中的一个分支或学科,却始终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关于对分工的论述有许多经典的文献。
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弟(WILLIAN PETTY,1760)就指出了专业化对生产力进步的重大意义,他认为荷兰人之所以有较高的商业效率,与他们用专用的商船运输专门的货物密切相关。斯密(ADAM SMITH 1776)在《国富论》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是分工的结果”。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研究的重心是分工和专业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斯密认为分工和专业化是财富增长的原因,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协调和促进分工的有效手段。其后大卫·李嘉图(1817)对分工和专业化问题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其“毛尼葡萄酒生产”的相对成本学说成为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尔斯·巴比奇指出分工可以减少重复学习来提高整个社会的学习能力。
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产生了三个分支:一是以新古典贸易理论为代表的研究国与国之间分工问题;二是在新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中,研究规模经济及产品种类问题;三是承袭斯密理论的经济学家研究个人的专业化、社会分工,并利用分工解释需求与供给的问题。这一分支以扬格的研究最具代表性。扬格(1928)在其论文《递增报酬与经济进步》系统地论述了分工理论亦即后来的“扬格定律”。他认为:1、递增报酬的实现有赖于分工的演进;2、市场的大小决定分工的程度,反过来分工也决定市场的大小;3、需求与供给是分工的两个侧面。扬格指出效益递增主要来自于分工与专业化而并非规模经济。他认为传统规模经济的观念误导了经济学。扬格反复强调:分工是整个经济组织的问题,它决定着需求与供给。同时认为分工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市场的规模,当交易效率低下时,人们选择自给自足,这时不存在市场;当交易效率上升时,分工的益处将逐渐超越由于分工所带来的交易费用,社会分工水平就会上升,需求与供给的水平也将随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