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如今,流通一方面被喻为宏观经济“新的增长点”,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另一方面又是制约我国当前经济和生产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通过对现代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定位和现代物流经济价值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流通力、流通效率和现代物流的现代流通的利润空间分析方法
关键词:流通力;第三利润源;流通效率;供应链管理
中国古时称钱为“泉”。“泉”乃河水之源,有源之水必是流通的,这寓意着“财”的本质是流通。“财”在流通中诞生,在流通中聚散,失去了流通的财富,犹如失却了源流的死水,必会于逐渐干涸之中断绝其应有的势能。财富的流通,无论是聚还是散都是于社会有益的。聚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是为了再次或更合理的散。散才是目的,惟有高效、便捷的散,财富才能增殖,企业才能获利,消费者才能受益。这就是现代流通的利润源泉所在。
一、现代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流通(Distribution)是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总和,是联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扩大再生产具有特殊的促进作用(图1)。生产和消费就像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是经济运行的两大支柱,而流通正是联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它能克服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矛盾,发挥着促进生产、扩大就业和引导消费的多重作用。
无论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对于一个城市,或者说对一个企业,只有流通活跃,经济才有活力,
各种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重新优化配置才能得以实现。发展经济也是如此,不仅要依靠“新经济增长点”所提供的利润,而且要依靠流通业的繁荣带来的土地、房产、劳动力以及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普遍升值。国内外经验表明,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基本都是流通性、贸易主导性国家。诸如,美国、日本在加入“GATT(关贸总协定)”之前就将其发展战略定位于“贸易立国,流通先行”;新加坡更是“流通立国、重商富国”的典型代表;我国香港所以成为国际大都市,也不在于生产的规模,而在于流通业的高度发达,提高了土地要素的市场价值,即形成了经济学上讲的“级差地租”。又如,我国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许多地区更是靠“商”富了一方疆土,如闻名全国的温州,就是突出代表。温州作为一个地级市,城区面积1992年仅一二十平方公里,现在已达到100多平方公里;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易市场4278个,年成交额4652亿元,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一;2001年财政收入已经突破96亿元,占浙江省(500.7亿元)的近四分之一,GDP达到900多亿元,发展神速。由此可见,流通不仅实现了直接将生产与消费联接起来,补偿其它要素资源,促进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功能,而且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行业,显示出它旺盛的活力和勃勃的生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现代流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贡献度高。传统经济学认为,流通业只转移价值而不创造价值,而现代经济学认为,流通业不仅自身在创造价值,同时还是生产价值实现的关键。按国际的经验数字统计,流通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一般为40%-50%,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10%左右,发达国家达12%-15%,2000年我国批发业和零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8.16%,名列各个行业的前列,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二是就业率高。流通业由于点多面广、零星分散、门槛低,容易介入,成为社会产业的新生力量。据2000年统计,仅批发零售业就业人数就占就业总人数的27.5%,比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高5个百分点。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流通产业的就业人数将越来越大。第三是不可替代性。流通业作为社会分工的产物,它的职能是媒介商品交换、提供商业服务,这是其他产业无法替代的职能。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服务和资本的流通打破时空限制,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吸引外资的首要条件。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