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对物流园区的现有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物流园区和ITS发展的关系,指出了今后可能出现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领域,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ITS物流园区的概念和相关的活动,描述了物流园区的活动及园区企业相应的决策,提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入驻或退出物流园区的概率估计模型。
建立了一个描述园区物流企业态度的迁移模型,以此证明园区物流企业将如何作出迁移决策。选取不同类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不同时点入驻或退出园区的统计数据,以武汉丹水池物流园区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入驻或退出物流园区的原因及所需条件,为园区物流企业高效运作和政府指导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物流园区,协同模型,应用,ITS
1引言
物流园区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关于物流园区的概念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物流园区进行了研究。王占权认为,物流园区是指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置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集结点[2];梁世翔认为,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流系统演化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结果。物流园区的稳定性体现了经济区域内物流产业的协同程度[1]。
园区物流协同是指物流园区内各企业通过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提供服务,并提供所有的商务活动。它创造的协同环境使各企业共享信息和资源。唐海丹应用协同学原理分析了物流企业系统协同性[4];Peterstrozniak提出了协同物流的概念和战略[5];EvanSchumacher分析了物流合作的方法[3];刘联辉、王志强提出了中小制造企业的协同模式[6];李文顺,刘伟提出了物流协同关系[7]。上述研究涉及了协同物流的定义、协同物流产生的协同效应、协同化物流战略、物流企业协同合作的方式、物流企业协同合作的优点、协同物流的原则、物流协同管理技术等。但上述研究缺乏全面整体地对物流企业合作问题的分析、研究结果过于简单,缺少定量分析,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在ITS环境下将协同学应用于物流园区,研究园区物流企业迁移(入驻或退出)问题,以此推动物流园区和区域物流的发展是一种新的尝试,这方面的文献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