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在中日经济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一个初步进化框架,即以中国经济现在所面临的新特点所产生的三个矛盾为主线,与日本同水平时期的物流发展演进的趋势做一个对比参考,并就我国当前物流发展的趋势提出新的见解。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 单品管理 效益悖反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消费者选择性的不断增强,使以前那种数量多、产品单一的市场供给状况已不再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而要求产业结构升级,以使产业结构适应需求结构,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就涉及生产与流通两大模块的升级,尤其是流通业的升级是适应当前消费者需求多元化,满足市场多品种、少批量需求格局的首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具体矛盾来加以分析:一是生产的扩张、多品种的生产如何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相匹配。这个矛盾主要反映在市场的供给方往往因为对市场需求了解不够而导致生产缺乏针对性,要么就是库存积压过高,要么就是断货。二是流通如何在成本的节约与多品种、少批量带来的物流效率下降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成本节约不仅仅是物流活动所要求的目标,也是整个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必然选择。而当前这种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状况又使物流效率在整个运行的过程中大大降低。三是流通如何在经济活动的买方与卖方中不仅发挥由卖方向买方的物理流动的载体作用,而且发挥着由买方向卖方的信息反馈和需求拉动作用呢。如果说现在的物流还是一个简单的单向道,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更好的将其改造为一个完整的双向道,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来支撑生产与销售体系,使产销协调的更加完善。
本文就这几个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下的物流发展过程与走在我们国家经济前面的日本的物流发展状况做一个比较,探讨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朝着一个怎样的方向发展。
一、生产的扩张、品种的多样化如何与市场多元化需求相适应。
纵观经济走在我国前面的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在70年代开始,当时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类似于我国目前这样的一个发展阶段,经济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一方面是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产品滞销严重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工厂的盲目生产导致库存剧增,成本提高。生产与需求面临着严重的不协调。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不难看出,主要是由于当时缺乏一个有效的市场预测,而建立这个有效市场预测,就必须精确了解当时的实际销售状况,而做到这一点的两个部门:销售部门只能对其中的部分产品(非常畅销的产品和滞销严重的产品)了解较多,对其他更大范围的产品不甚了解;生产部门对市场的预测也仅仅是本部门基于其产品出货的预测,对由批发商订货后,批发商所保管的库存量不甚了解,因而导致市场预测的二重性,必然大大降低了生产与需求的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