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和资源约束情况下,我国政府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节约型社会的构建,需要体制、技术、习惯、社会再生产模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提出循环物流的概念,并从循环物流的角度,探索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模式。
关键词: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循环物流
一、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我们的挑战
人多地少,人均自然资源短缺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在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时各种消费产生的废弃物品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资源短缺、消费膨胀、人口增加、废弃物品大量化、多样化、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基础脆弱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
(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浪费严重
资源短缺,并不能保证在生产消费中的节约,由于体制、习惯、风俗等各种因素的作用,生产生活中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城市建设中贪大求洋,大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街道马路的反复拆建、资源开采中“猴子吃苹果”式的乱开乱挖。生活中的大吃大喝,大操大办,一次性消费模式,时时刻刻在透支有限的资源。奢靡之风在资源危机、人口危机、环境危机面前已成为一种腐朽的行为和意识。
(三)节约型社会的提出
从2004年至今,中央和政府在不同场合提出要建设节约社会。2005年6月30,温总理发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引起普遍的反响。全国各地先后开展建设学习活动。温总理指出要从六个方面入手(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当然,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努力和长期的工作。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涉及到生产模式、消费模式等的转变。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必然关系到资源和产品的在供应链各环节的流动,新生产模式、消费模式的建立,不能不考虑物流模式的改革和完善,下面从物流角度来分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二、节约型社会的物流支撑
物流是社会经济系统物质和资源流动的重要形式,它贯穿社会再生产的始末。物流效率的高低、物流路径长短、物流周期的长短关系到物流对象——产品的利用程度,此外物流本身活动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我过每年有约20%的GDP都被物流本身消耗,也就是说20%的资源消耗在物流上。因物流效率高低,物流管理和技术模式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资源消耗多少和资源利用和再利用的程度。因此要创建节约型社会,忽视物流的作用是不可能的。同时节约型物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的理论、物流的技术、物流的装备和设施、物流的管理都要进行一系列创新。
倡导循环物流、提高资源再利用率
单向物流的困局
(1)单向物流是经济物流,忽视造成的环境问题
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都关注成本和效率,希望产品能更快更好地从供方送到需方的手里,但目的是获取利润,因此可以称之为经济物流。这一点可从物流的定义(美国1998,中国2001)中可见一斑。这种物流强调效率、成本、利润和如何满足需方(或消费者)的物流需求,没有考虑产品在被消费者消费后被丢弃后的无害化以及再利用问题,工业制成品都是自然界所没有的,这些东西在报废后很多被直接丢弃到自然界,随着工业制成品越来越多,对生态系统形成巨大威胁。
(2)单向物流是非循环物流,忽视资源再利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