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术年会论文 > 物流管理 > 2005年
中国物流混沌中寻求平衡
来源: 时间:2012/10/31 15:59:23 作者:魏彦红
  

摘  要:虽然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刚刚起步,但是其间激烈的竞争态势已是日趋明显,特别是近几年第三方物流企业数近乎于几何倍数增长。本文在对我国物流行业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借用数学中的混沌理论试说明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物流业,应该在最初就建立适合国情的行业进入壁垒,控制企业数量,发展规模经济,最终实现规模物流。

关键词:物流混沌 平衡

  • 引 言

我国现代物流业起步于本世纪初,五年的发展进程中激烈的竞争从未间断过。宏观上,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物流行业整体实力之间的较量;中观上,地区间特别是沿海城市之间的“物流中心”的争夺战;微观上,从事物流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日趋白热化,企业为了能在这个蕴含着无限商机的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使出浑身解数“服务战”、“价格战”,一战未平,一战又起,都生怕错过这趟“利润源”号快速列车。但是蜂拥而上的“乘客们”没有考虑到,过多地承载将会影响到该列车行驶的速度,由于“超载”发生的混乱甚至会导致列车偏离轨道。

似乎从事物流就代表获得利润,五年中各类物流企业顷刻间纷纷现身,沿海发达省市的物流企业竞争我们且先不谈,仅先以物流企业竞争相对“缓和”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分析我国物流业中存在的过度竞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4年底,内蒙古自治区的物流企业已超过千家。其中,大型物流企业为极少数,绝大多数为中小型物流企业,而且中小型企业中也多为不规范经营的企业,这样就形成了“小而乱”的局面。这种“小而乱”的局面,一是由于企业与政府职能部门的严重脱节,得不到政府的有效支持,合法权益能以得到维护所致;二是企业间,特别是中小型物流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采取低价策略,有时甚至以低于成本价运营,但是为了弥补损失、维持生存,有些物流企业就会超重运载来降低成本,致使物流市场中的不规范经营。当然这里的“乱”是任何一个行业在起步阶段从无序到有序的必经阶段,即使是美国和日本这样的物流业极其发达的国家也是经历这一阶段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而且这个“乱”不是混乱,而是一种表象下,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乱”我们可称之为-混沌。可以说我国现代物流业正是也将是在混沌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混沌中寻求发展的平衡点,将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

需要[2]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