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边界的重新界定问题。通过将供应链管理下与传统管理下企业经营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企业的组织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都得到很大程度地降低,从而对企业边界产生了深刻影响。供应链管理使企业的纵向边界逐渐收缩,而使横向边界逐渐扩大;同时使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边界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结,日益模糊,最终导致了企业间复杂的网络结构和丰富多样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企业边界; 交易成本; 核心能力
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模式是有效的。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市场正朝着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的方向发展,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扰动性都在增加,而顾客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市场特点的这种变化改变了企业的生存基础,也动摇了原有企业组织模式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使“纵向一体化”模式暴露了种种弊端,因而必然促使企业重新调整其组织边界和组织结构,供应链管理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经营活动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边界产生了哪些影响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是在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85)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的。2001年,我国发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对供应链的定义是:“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络结构。”并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定义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
从本质上分析,供应链是一个跨越多个厂家、多个部门的网络化组织,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生产组织形式”。供应链管理就是以核心企业为盟主,以提高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以系统观念、动态观念、共赢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集成技术,通过企业间的协调、同步运作实现对供应链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规划和控制,使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服务商等合作伙伴连成一个完整的网链结构,从而形成一个极具竞争力的集成化动态联盟。
企业边界的内涵
明确的企业边界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概念。通过对有关理论的对比分析,笔者认为,企业边界是指企业以其核心能力为基础,在与市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其决定因素是经营效率。企业的经营范围,即企业的纵向边界[1],确定了企业和市场的界限,决定了哪些经营活动由企业自身来完成,哪些经营活动应该通过市场手段来完成;经营规模是指在经营范围确定的条件下,企业能以多大的规模进行生产经营,等同于企业的横向边界。
企业边界理论观点评述
(1)钱德勒的观点
钱德勒(Chandler,A.D. Jr ,1990)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企业边界的概念,但是他从大量实证材料的研究中发现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是效率。当企业规模边界的扩张不能产生效率时,企业应停止扩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