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产品流通历来是流通领域效率最低的环节,如何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宜昌柑橘产业与流通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农产品物流的特点,难度,并提出了农产品流通合理化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 流通体系 建设
宜昌是我国重要的柑橘产地之一,柑橘生产源远流长,拥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柑橘产业已成为宜昌市农村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农民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宜昌市委、市政府已将以柑橘为特色的水果产业列为全市重点发展的农业六大特色产业之一。2004年,全市柑橘种植面积81.57万亩,总产74.88万吨,柑桔产值8.56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11.69%,全市农民人均柑橘收入316元,在集中产区柑橘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70%以上。柑橘面积及产量位居湖北省第一,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为实现柑橘特色产业向优强产业转变,近年来,宜昌市抢抓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培植龙头企业,走产业化之路,做优做精柑橘产业,谱写出了柑橘之乡建设新篇章。
一、依托优势资源 建设板块基地
宜昌具有发展柑橘生产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条件,农民种植柑橘的效益远远高于粮棉油。要将资源优势真正变成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必须突破性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按照“三个舍得”的要求,在柑橘主产区不提倡粮棉油生产,逐步将粮田变果园。全市确定重点建设三大优质柑橘板块基地,一是三峡库区优质甜橙区,包括秭归县、兴山县和夷陵区的部分乡镇,总面积达到30万亩,品种以脐橙为主,适当发展锦橙、夏橙、桃叶橙和杂柑。二是清江库区优质宽皮柑橘区,包括长阳县、宜都市,总面积达到20万亩,品种以椪柑、温州蜜柑为主,适当发展甜柚和杂柑。三是长江沿岸优质宽皮柑橘区,包括夷陵、点军、西陵、伍家、猇亭、枝江、当阳,总面积达到50万亩,品种以温州蜜柑为主,适当发展椪柑和杂柑。为此,宜昌从2004年开始大力实施柑桔产业化“1151”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柑橘总面积发展到100万亩,柑橘总产达到100万吨,采后商品化处理总量达到50万吨,橘瓣罐头加工量达到10万吨。近几年,全市每年新发展柑橘面积5万多亩。按照“统一规划、规模发展、渠道不变、各投其资、各记其功、单独建帐、统筹使用”的原则,将移民安置、水土保持、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农田水利、退耕还林等方面的资金捆绑用于柑橘基地开发。
为建设优质柑橘板块基地,狠抓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一是制定一批柑橘地方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对标准的宣传和引导,在三峡宜昌农业信息网和《宜昌日报》等媒体上开辟农业标准化专栏,不断增强果农和消费者的标准化意识。二是加强柑橘标准化技术培训。市、县、乡各级利用现场会、广播电视讲座、音像资料、网络专家系统等多种形式开展柑橘标准化技术培训,每年培训50万人次,每个种柑农户每年受训两次以上。三是创建无公害柑橘生产示范县和乡镇。秭归县2001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创建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县,2002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阶段性验收,被评为全国创建先进县。去年,我们面向全市柑橘主产乡镇公开招标5个“无公害柑橘生产示范乡镇”,对中标乡镇从市级农业切块资金中扶持15万元。四是大力推广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按照“品改、调肥、禁药、装灯、建池、种草、检测、监管、树牌、认定”20个字来开展柑橘标准化生产。截止2004年12月,全市经省级认定无公害柑橘产地31个,面积21.1万亩;取得国家颁证的柑橘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