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前提下,十七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生态文明建设具体体现之一是废弃物的再利用,本文利用灰度理论对回收物流增值因素进行排序,通过全生命周期对回收物流增值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生态文明;回收物流;灰色关联度;全生命周期
一、国内“三废”污染、资源及再生资源利用情况
我国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近年来,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呈现出资源占有量较低、消费量高、利用效率偏低、“三废”产生量大等特征。在资源的占有与消费方面,我国石油储量、天然气等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世界矿产资源总储量的比例只有1%-9%,但资源消耗增长速度惊人。目前,我国的钢材与水泥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50%,电力消费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电力、钢铁、有色等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40%。在资源利用方面,我国5 种主要电器年报废量超过1.5 亿台,其中80%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利用,每年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的再生资源价值高达500亿元。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矿产资源回收率比国外的先进水平低20%。在“三废”产生量方面,全国工业固废产生量2005年比2001年增长51.34%;全国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达到1.2亿吨,中国的垃圾已占到全世界年产垃圾的1/4以上[1]。工业废气、废水排放量2005年比2001年分别增长67.22%和21.25%;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平均上升约8%左右。从这些数据①看出,我国资源利用方面形势严峻,“三废”污染形势较为严重。国家“十五计划”中唯有环保指标不能完成,“十一五”规划中环保目标的完成情况也不容乐观。
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正向关联,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有些地区为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对自然资源进行粗放式、掠夺式开发,这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2]。由于我国经济较快增长还会持续很长时间,这意味着在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难度非常大,任务异常艰巨。有学者估算,30年改革期间累积的环境成本就可能高达2007年GDP的1/3[3]。笔者认为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途径之一是转化废弃物用途,对再生资源实施充分利用,达到垃圾减量化、资源增量化,从而降低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二、相关文献研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将其作为了一个基本国策。十六大提出了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的目标;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代会政治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在现有的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文献中,笔者列出了主要的几种类型:(1)崇尚自然论。较早的生态文明理论认为[4],人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类对有限自然资源的利用应当以资源增值为前提。(2)复合生态系统论。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认为,复合生态系统能够不断从外部环境中汲取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自身与外界的关系。(3)科学发展观论。科学发展观强调要追求经济、社会、自然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效益。它表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还需要高度发展的生态文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