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工程化教育的要求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在物流管理本科教学中进行工程化教育的观点,并结合实际,从教学体系、培养方案、师资队伍等方面对实施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流管理;工程化教育;课程体系;培养方案
1 引言
现代物流产业的逐渐成熟与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物流教育整体水平的迅速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不长、形成的背景与学科体系的不完善,物流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物流教育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中,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课程设置没有形成体系、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较为普遍。如何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健康发展,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中急需解决的课题[1]。
发达国家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其物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学科体系主线,以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为学科理论与方法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等为方法和手段,结合贸易、运输、储存等实务和相关法规知识等构筑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与培养体系。国内物流管理专业几经起伏,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在学科的体系上,基本遵循物流学科的体系结构;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基本分为四块:基础课程、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2]。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本科院校从2000年的1所到2008年底已达308所,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4%。但我国物流专业的背景多种多样,有从交通运输、机械工程等工科基础上发展的物流工程专业(目前仅54所),也有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的物流管理专业(高达254所),前者有较好的工程教育体系,而后者往往不具备工程教育的基础,难以适应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工程化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工程化教育的意义
高等工程教育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是新兴工业对大量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具有现代意义的工程教育最先产生于工业起步较早的西欧,此后,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与改革。
从世界工程教育改革趋势来看,西方发达国家都已经把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美国2O世纪八十年代强调实践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将一名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归纳成6个方面: ①正确判断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②具有很好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商业和行政领导能力;③懂得如何去设计和开发复杂的技术系统;④了解工程与社会间的复杂关系;⑤胜任跨学科的合作;⑥养成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等。由此可见,在重视加强数学和科学基础的前提下,当前更强调的重点是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