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运用灰色GM(1.1)模型,提出了对库存实施事先控制的 一种实用方法。通过实例计算和控制分析,表明这种方法是有效而可行的。
关键词:灰色系统 库存与事先控制 GM(1,1)模型
库存控制问题一直是企业物流管理甚至是供应链管理的难题之一。库存控制是对物流过程中数量、时间、结构、地区分布等进行计划、协调和控制的物流作业活动。把库存量控制到合理水平,以尽可能少的 库存总费用获取最大的供给保障,是众多企业一直追求的目标,甚至是企业之间竞争生存的重要一环。由于库存控制不善,导致物流、资金流出现问题,最终造成企业破产、倒闭的事情时有发生。虽然,被人们认为是司空见惯的超储积压现象,已大有改变,但是,我国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库存控制的合理化问题依然是我国企业当前需要慎重对待和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库存控制的关键在于事先控制,即预测性控制。本文将运用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提出一种对库存实施事先控制的实用方法。
1 库存控制的必要性
库存是一种闲置资源,但它是物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具有调节生产和消费,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库存的存在可以防范缺货的发生,具有保持生产过程连续性、分摊订货费用、快速满足用户订货需求的作用。根据效益背反规律,设置库存环节和开展库存活动必须占用和耗费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会冲减企业利润或物流效益。特别是当库存过量时,不仅不会在生产经营中创造价值,反而会因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增加企业成本。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库存资产一般要占到30%--50%,甚至更多。管理不当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沉淀,影响到资金的正常周转,同时还会因库存过多增加市场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当前,企业面临着客户需求多变、客户订单提前期短、采购周期长、库存控制困难等问题,因此库存与库存控制越来越为企业所重视。
库存控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满足对生产、流通需要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库存水平。
对库存进行控制,其目的是在满足企业生产和顾客服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对企业库存水平进行控制,力求尽可能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系统效率,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力。降低库存成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是库存控制的关键,也是企业“第三个利润源泉”的重点所在。
库存控制受许多环境条件的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可以影响控制水平,乃至决定控制的成败。主要制约因素有需求的不确定性,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运输的不稳定和不确定,资金的限制,管理水平的高低,价格和成本的制约等。从企业内部而言,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紧张是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因此,尽管企业的生产量和销售量呈现上升趋势,企业采购部门的供应量也随之增加,但管理高层却不断施加压力,提出库存资金必须逐年下降的硬任务。这实在是一件两难的大事。对此应当如何解决呢?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施对库存的事先控制。在大多数情况下,根据物品的需求量的历史数据是可以总结出规律从而做出可靠预测,准确的需求量和存储量的预测对库存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控制可分为事先(或预测性)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其流动资金都是有限的。无论是生产企业安排生产,还是贸易公司安排采购,他们都是在一定资金范围内进行的。如果预测准确,可以降低对安全库存的要求。可以减少因库存时间长而产生的产品过时、过期而带来的损失。尤其重要的是事先控制使我们能够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保证库存控制更加有效。
下面,结合实例依据灰色预测和决策的原理,对库存储备资金实施事先控制进行定量计算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2 灰色控制模型的建立
2.1灰色系统的概念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创立的。它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