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术年会论文 > 物流管理 > 2009年
基于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的物流需求预测——以内蒙古为例
来源: 时间:2012/11/1 21:27:08 作者:王雪瑞 王昭君
  

摘要:物流产业作为综合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物流企业的规划和经营决策,都需要以正确的预测为前提。本文针对物流需求的特点,运用双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对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并以内蒙古为例进行了实证。

关键词:物流需求;预测;线性回归模型         

 

1 引言

物流产业作为综合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无论是物流产业的宏观决策,还是物流企业的规划和经营决策,都需要以正确的预测为前提。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正确预测,认识到高档产品的迅速增加,对货物运输将呈现新的需求特点,即运量增加不多,但对运输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为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1]。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快速增长和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之后,也充分认识到物流产业的重要性,现代化的高效物流产业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合理预测的科学决策便成为保证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

2 物流需求预测的意义及作用

   物流需求预测,就是利用历史资料和市场信息,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对未来的物流需求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估算和推断。物流需求预测在物流规划和管理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4]:

(1)物流需求预测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如果能通过预测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的未来变化,就能采取有效的战略战术。

(2)物流需求预测是制定物流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据

通过物流需求预测,可以解释和描述市场需求的变动趋势,勾划出未来物流需求发展的轮廓,并对物流需求发展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有利方面和不利方面、成功的机会和失败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和预见,从而为制定物流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提供依据,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3)物流需求预测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

物流企业无论是计划还是决策,首先要对物流发展中诸因素进行控制,这就必须依靠预测。因此,一切物流管理活动,首先都是从对信息的了解分析和预测入手,物流需求预测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环节。物流需求预测的作用和真正价值在于指导和调节人们的物流管理活动,以便采取适当的策略和措施,谋求更大的利益。

需要[2]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