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以及有关物流规划的出台,对推动南京都市圈内的经济发展和减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规划体系紊乱、规划的物流战略定位冲突、规划缺乏利益协调等问题。面对港口物流存在的规划不完善、港口规模趋同、同质竞争严重、港口腹地交叉、港口管理体制缺乏联动等问题,应该从完善跨行政区域的港口专业管理机构、创新多样化的共赢合作模式、出台有助于强化物流企业整合的政策等方面进行努力。
关键词:南京都市圈 港口物流 联动问题 对策建议
一、基于联动视角的南京都市圈物流规划的缺陷分析
目前,南京都市圈的物流联动发展已经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例如,《江苏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用一章的篇幅对全省物流的联动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明确了江苏物流业区域协同发展的原则、目标和协同发展策略。特别在协同发展策略中,规划明确了区域内运输体系建设、各口岸发展与合作、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物流市场以及与周边地区物流联动发展的协调。此外,《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和《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也都明确提到了南京都市圈物流联动发展的内容,明确了各城市在整个都市圈物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应发挥的功能。但是这些规划都相对宏观,虽然指明了物流联动发展的方向,却没有指出适合南京都市圈物流实现联动发展的途径,导致了整个物流体系的联动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不足:
(一)规划体系紊乱
在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相关规划中,经常会出现先有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各个地区的微观规划,然后才出现更高层次的区域物流以及全国范围内的宏观规划,这样的规划过程本身存在着逻辑上的缺陷,南京都市圈物流发展的相关规划也在一定程度体现了这样的问题,使得规划难免存在不协调,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内容。表1列举了南京都市圈涉及到物流的相关规划。
表1 南京都市圈物流相关规划
规划名称 | 主要目标 |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 以上海为中心、以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长江南京以下港口组成海进江转运体系;进一步提升南京等特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扩大辐射半径;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集装箱运输布局以上海、宁波、苏州港为干线港,包括南京、南通、镇江等长江下游港口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 |
确立江苏在长三角、全国乃至国际物流供应链中枢纽和节点的地位;选择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徐州及连云港共7个城市作为物流枢纽城市;将南京定位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南京要积极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及航空物流等服务、大力发展区域商品配送物流和全力打造为石化等沿江产业服务的特色物流。 | |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 通过合理划分物流区域,形成以南京为中心,沿江物流区带为骨架,镇江、扬州以及周边城市物流设施配套的都市圈物流体系;充分利用南京综合运输和产业优势,以中转和集散功能为主,建设南京物流中心,并依托口岸条件,积极发展国际物流。根据产业分布特征,以配送功能为主,建设镇江、扬州物流园区。 |
《南京发布现代物流业规划目标》[1] | 通过5至10年时间,加速建设全国公路铁路交汇集散枢纽、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华东地区客货运中主枢纽、长江下游和南京都市圈物流中心、全国邮政航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基本建成以国际化、枢纽型、综合性为基本模式的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 |
《镇江发展物流业战略研究》 | 战略发展目标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港口物流基地,镇江市的物流园区是以港口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依托港口、开发区,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和市域物流为补充,使镇江市成为南京、镇江、扬州城市圈的物流枢纽城市,与苏州、无锡、常州城市圈的物流交换枢纽城市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辅助物流枢纽城市,面向长江流域,大力发展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使镇江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港口型工业生产基地和物流基地。 |
《扬州市“十五”及202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 完善多式联运结构,推进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电子物流等组织形式与服务方式,建立起与周边城市、沿海口岸乃至全国相通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利用长江航运的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中转物流;与上海国际物流中心实行角色互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