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介绍与评析波特理论和相关国内外研究的的基础上,根据物流企业的服务特性,重构了物流企业价值链模型,运用物流企业价值链这一分析工具,对25个传统与现代物流企业进行了相应价值活动剖析,揭示出传统型物流企业价值活动要素的严重缺陷,表明笔者所提出的物流企业价值链分析工具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界定了物流企业的持久差异化战略。持久差异化战略是发展现代物流企业的一种新兴的独立性战略。它指的是物流企业在提供营销、开发、生产、售后等服务的诸要素上,或在提供物流服务过程的诸条件上,以连续创新为原动力持续地提供为客户所认同并购买的异质化服务,并为企业带来溢价的回报。该战略具有异质性,持续性与创新性三大特征。其理论框架可建构为处于宏观环境之中,由行业发展平台、企业价值平台、政策与制度保障平台构成的底层三角,通过战略选择支撑着持久差异化战略的创新、异质与持续三要素组成的上层三角,并形成异质服务产品,获得持久市场竞争力的“塔形”模型。
关 键 词:物流企业;波特理论;战略; 模型
0. 引言
哈佛大学战略管理大师波特教授的竞争三部曲著作问世后,长期以来分析企业内部环境状况一般采用的是波特基本价值链理论,企业的竞争战略一般采取波特三大通用战略选择之一,然而,波特大师的战略研究是建立在制造行业背景前提下,当这一理论运用于物流等服务业分析时,由于服务业的特性影响而遭遇理论上的困惑。据此,借助波特基本理论和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试图重新构造更为合理的物流企业战略研究,以期为物流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定位提供参考。
1. 物流企业的价值链
1.1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评析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85年的学术著作《竞争优势》提出的。他认为 “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每一种活动都可能产生价值,因而可被称为价值活动。而所有价值活动环环相联,就构成了企业的一条价值链(图1)。
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价值活动可以分成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内部物流、生产经营、外部物流、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这些活动与企业主要业务流程直接相关,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而企业的辅助性活动则与各种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持整个价值链,它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企业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企业的计划、财务、法律、政府事务等方面的活动,它对企业的运作过程起到支持性作用。
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为人们进行企业的价值创造分析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工具。价值链将企业的运作过程细化成一个个价值活动的组合,也就是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组合。价值活动是企业创造对买方有价值的产品基石,基本活动直接创造价值,辅助活动为基本活动提供条件并提高其绩效水平,但不直接创造价值。利润则是总价值与各种价值活动的总成本之差。通过对活动本身以及彼此之间联系的分析,可以对企业内部的资源现状和组织、文化、领导等各个方面有更全面的认识,进而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战略能力。
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分析企业活动及其相互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实质上看,正如斯塔贝尔(Stabell, Fjeldstad)所述,波特模型主要适用于其产品表现为物质实体形式的公司及产业,如钢铁、汽车、煤炭等传统产品制造业,而在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如金融、会计事务所等,其产品表现为智力成果及服务,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明显的职能分工。从形式上看,波特模型存在逻辑上的不妥之处。如前所述,波特模型中的辅助活动如企业基础设施等,同企业的价值创造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它主要通过为基本活动提供更好的条件来支持,促进基本活动的绩效水准,对企业绩效水平的影响是间接的。但从波特模型来看,辅助活动同基本活动一样,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只不过与基本活动对绩效的影响相反,在图形上表现为利润区域的上下两部分[2]。因此,有必要依据物流企业的服务业特性对其价值链进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