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现代物流企业都把降低物流成本作为企业重要的发展目标。本文旨在探讨用标准成本法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预算与控制,以达到降本增效之目的。
关键词
标准成本法 物流成本 成本控制
全文
物流作为现代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从采购、物料管理、生产、保管、装卸、销售、配送等活动中,影响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益。物流成本就是物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70年代,美国物流成本平均相当于GDP的13.7% ,1 989年为11.1 % ,到1996年降到10.5%。根据全球物流费用的市场规模,物流产量占GDP的比重约为11-15% ,全球每天用于物流的费用高达3.43万亿美元。所以,一些发达国家把降低流通费用特别是物流费用作为第三利润开发的源泉,更作为提高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5 % 左右,物流费用占生产成本的35 %左右,物流开支占销售额的20%左右。因此,科学地预算物流成本、有效地控制物流成本,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标准成本法的概述
标准成本法是把成本的计划、控制、计算和分析相结合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根据企业的年度利润目标,事先编制预算,制定生产各种产品的标准成本,并以此作为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产品成本是由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构成,其标准成本的基本形式表现为“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的之积。所谓“数量”标准是指成本定量方面的标准,表示成本的规模和工作总量,如材料的用量、工人的生产工时;而“质量”标准是指成本定性方面的标准,表示成本质量方面的特征,如材料价格、工人的工资率和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成本法要通过成本的差异分析来评价业绩,以此来明确企业各个责任单位的职责,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在进行成本的差异分析时,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企业各个责任单位日常发生的各项成本和费用的实际数与标准数进行比较,测定其是否达到原定的标准,而日常经济活动中两者往往会产生偏差,差异分析可以通过对成本的“数量”及“质量”的差异分解计算,初步提出的成本差异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指导、限制、调节当前的生产经营活动。
标准成本制度是科学、规范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成本管理使企业普遍存在着物耗高、效率低、浪费大、效益差的现象,表明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着管理落后、观念陈旧、方法僵化等问题,使企业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步履艰难。标准成本法则是企业增加盈利的主要途径,也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保障,企业在遵循经济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成本控制目标,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实行有效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