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自组织理论分析了集成化物流系的协同演化机制,揭示了该系统演化过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提出了用来分析物流系统的新方法。
关键词:集成化物流 自组织 演化
1 引言
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统称为自组织理论,是分别由普利高津和哈肯于七十年代创立的,这两们学科从研究物质世界的实体出发,进而研究一般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规律,已成为现代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而耗散结构理论在总结大量实体系统的基础上证明:当系统处于热力学分支前,涨落的作用是一种破坏稳定的干扰,但此时系统是稳定的,一般性的涨落不足以导致系统宏观状态的变化。涨落最终趋于衰减,系统通过一个微扰过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不可能形成新的有序的结构;然而当系统处于分支点附近时,涨落则起到触发器的作用,此时系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某些随机微小的涨落可能通过相干效应迅速放大,形成宏观上的巨涨落,使系统实现由一种不稳定状态到另一种新的稳定态的转变,即形成新的有序结构。本文利用自组织理论来分析集成化物流系统的协同机理。
2 集成化物流的概念
集成化物流[1],就是将物流服务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支持,为提供集成化的物流服务而组成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它具有以下特点[1]:
(1)它是基于共同的目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而将物流服务链上的所有企业通过集成方式形成的物流系统。
(2)它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柱,以全球性物流资源为可选对象,综合各种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技术,将节点企业内部供应链以及节点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有机地集成起来进行管理。
(3)它通过充分利用人员、流程、技术和绩效标准等共享资源,实现协同运作,从而高质量、低成本,快速、高效地提供市场所需的物流产品或服务。
(4)它是一个由起领导作用的专业化资本或要素将物流系统所需要的其他专业化资本或要素,按一定方式进行构造和整合,形成要素紧密联系、协同运作的物流系统。
3 集成化物流系统协同机理分析
集成化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性的开放系统,它的各成员企业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非线性关系。因此,集成化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有多种可能的结局。
3.1 单个物流企业的自组织演化
物流企业属于服务行业的企业。在服务行业,客户满意率是影响服务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的客户满意率是服务领域内所有企业的追求目标,对物流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但是要想获得高的客户满意率,企业必须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为此,我们把客户满意率(或用客户满意程度)作为物流企业演化过程的状态变量,记为,显然是时间的函数,即:
=-
其中,为控制参量,即企业在现有规模下,所能达到的客户满意程度。其定态解为:- =0 ;
而热力学分支解 =0显然是上式的定态解,只要初始时 =0 ,以后将永远处于零的无序状态。这对我们的研究没有什么意义。
为了研究其解的稳定性,让我们在初始=0时给一个小的非零扰动,即【2】:
=α≠0
看一下这个扰动是随时间消失还是长大。前者将使系统回到热力学分支稳定解,证明热力学分支是稳定的;后者将使系统进一步远离热力学分支,从而可以讨论它的不稳定性。在初始条件=α≠0 下,方程的解是:
=αe
显然, =0的稳定性决定于控制参量的值。当<0时,上式e的指数为负,随着→∞,→0,这样企业系统对微扰的响应是力图消除微扰的影响,使系统回到 =0的解上来,这时热力学分支是稳定的。而当>0时,上式e的指数为正,随着→∞,→∞,这样,企业系统状态参量离 =0的距离越来越远,热力学分支不再稳定【2】。
这也就是环境的涨落对系统的作用,这样偶然性因素,可能就给企业带了质的变化。但是,前提是企业要达到一定的阈值,当企业在阈值附近时,外界的一个小小的扰动,就会使企业发生突变。
单个物流企业在初创的时候,即使外界对系统有偶然性涨落冲击,但是企业并不会发生质的变化,而只能造成企业慢慢累积这些冲击;一旦企业积累到了一定的阈值,这时,外界的一个小小的扰动,就会形成巨涨落,从而使企业性质发生变化,意味着此时支配企业的也就是它序参量产生,并使其状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促使形成一个新的有序结构。
3.2 集成化物流系统的自组织演化
集成化物流系统,无非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而其思想的精髓在于聚合优势,协同放大,集成化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寻优的动态过程,要素之间通过竞争性的互补关系联结在一起,从而实现集成整体功能的倍增和涌现。在集成化物流系统中所有节点企业都是基于共同的目标而组成的一个联盟性组织或“虚拟组织”。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信息的共享,能力上的互补以及资金、物质等方面的协调与合作,来优化组织目标,实现整体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