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术年会论文 > 供应链管理 > 2009年
金融海啸下供应链软价值战略研究
来源: 时间:2012/11/2 9:36:42 作者:郑壮洪
  

【摘要】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如海啸一般冲击着全球经济,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无论是跨国企业,还是本地中小企业,如何挖掘供应链软价值,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软实力,达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基于此,本文着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海关关务创新战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软价值;软战略;供应链管理; 流程创新

1 引言

在金融海啸吹袭下,全球经济难逃漫长寒冬。金融危机殃及实体经济,中国外销市场大幅度萎缩。大型企业轰然倒下,骨牌效应比中小企业更为严重,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难逃一劫。中小企业处于跨国产业链底端,获取的附加值越来越低,在退税率调整和《劳动保护法》的冲击下,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资金链随时断裂,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基于此,如何通过软价值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软实力,达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本文着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海关关务创新战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2 国际贸易创新战略

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或简单资本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空间越来越有限。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增加了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导致中小企业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缺乏以技术优势抢占国内和国际市场。与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有限,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受到金融海啸影响,中国出口导向的模式将无法延续下去,这对国内企业来说是最大的冲击。欧美订单锐减,信贷收紧,银行惜借。供应商不愿意让厂商拖欠货款太久,很多中小型企业相继倒闭。面对这一波金融海啸,国内出口企业必须接触不同的市场,拓展内销市场,开拓多渠道经营模式。
    在接收国外订单时,中小企业现在必须特别小心。在接单的过程中尽量把交货期缩短,尽量将客户采购单管控在现金流可控范围内。考虑到某些国外买家可能由于资金链断裂导致不收货或不付款,在与国外买家订立贸易合同时,中国出口商可投保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收汇风险。或通过信用证项下银行出口押汇和出口贴现,出口商一按贸易条款交货,就可以从银行得到出口贸易账款,缓解资金压力。

需要[3]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