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但需要营造适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社会环境,如政策、市场环境、企业文化、绿色创新、社会服务体系等。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矛盾的激化、全民环境意识的提高,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资源、环境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关了的法律法规,并提倡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提高环境绩效,发达国家的企业已开展了各种活动,如开展清洁生产,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和提高生态效率等。1994 年,英国工业联邦提出,通过提高环境绩效推进竞争优势的因素包括:市场期望、风险管理、法规遵守和商业效率。而绿色供应链管理,即把环境保护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可以改进所有这些相关因素。通过减少环境风险和影响并同时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利润和市场份额[1]。
公众对环境的日益重视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发展契机, 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压力。而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平衡财务和环境绩效已日益成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面对环境压力,企业需要实施相应的战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将资源、环境问题与供应链管理相结合, 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因而, 探寻与环境、资源条件相适应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绿色供应链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学者、企业已经认识到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结合福建省制造企业的特点,就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概述
1. 绿色供应链的概念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就已出现了萌芽,当时只是提出了在供应链管理中要考虑环境的因素,但只是作一般性研究。大规模有意识地研究绿色供应链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Webb研究了一些产品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通过环境准则来选择适应的原材料,同时注重再生利用,并提出了绿色采购的概念。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资助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研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其目的是使整个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对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而且研究人员所站的角度不同对绿色供应链管理所作的定义也不同,虽一定程度上影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进程,但对推动绿色供应链理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