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逆向供应链已经成为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热点研究问题。在综述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重点从逆向供应链网络结构、管理信息平台、利益分配、再生产运作以及实践应用等热点问题上总结了逆向供应链理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逆向供应链应在理论界定、不确定性研究、回收产品信息管理以及产品再分销/销售等问题上继续展开研究。
(关键字)逆向供应链 闭环供应链 逆向物流文献综述
1 逆向供应链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法律强制要求, 国外许多企业开始把有效管理顾客退货和废旧产品回收[1]作为一种新的竞争方式和降低成本[2]的有效途径。于是学者们就把这种物品逆向流动的供应链称之为逆向供应链,以与传统正向供应链相区别。
由于提出时间较短,逆向供应链的定义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一些学者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3-6]。其中最权威的概念见诸于V.Daniel(2002)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所做出的定义:逆向供应链是为了从客户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置,或者再利用。国内学者夏绪辉(2003)认为逆向供应链是从用户手中回收产品、对回收产品进行分类/检测、直到最终处置或者再利用的一些企业或企业部门构成的网络。这些概念概括了逆向供应链的基本运作内容,基本上形成了逆向供应链五个运作流程的共识,即产品回收、逆向物流、检测和分类、再制造或处置、再分销或再销售。
对于逆向供应链的类型,目前文献中主要存在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照根据回收物品种类及处理方式的不同, 将逆向供应链网络划分为再循环逆向供应链、再制造逆向供应链和再利用逆向供应链三类, 以及包括商业退货逆向供应链这一类型(马祖军(2004))。
另一种是根据回收产品的边际时间价值[7]的不同, 将逆向供应链分为集中式逆向供应链以及分散式提前型逆向供应链。这是Joseph D. Blackburn et al[5] (2004)参照Fisher[8]基于产品类型对供应链的分类提出来的。集中式效率型逆向供应链主要适用于一些固定需求变动不大、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产品,目的在于通过回收产品达到处理规模经济后才进行集中处理而减少运营成本。分散式提前型逆向供应链主要适用于一些需求变动大、生命周期短、时效性强的产品,目的在于通过对回收产品进行最早检测分类、尽快恰当处理,减少回收过程中因时间耗费而产生的价值流失[9]。
与正向供应链相比,逆向供应链具有即系统高度复杂性、系统目标的复杂多样性、系统的供需失衡性、系统的汇聚性等4个特点[10-11]。因此针对逆向链的研究固然可以借鉴“正向供应链”的一般原理方法,但由于其复杂性大大增加,难度也相应上升,这就需要进行理论的继续创新与实践的不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