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解决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实施问题,根据相关理论,构建虚拟企业联盟,实现其运作,并采用贡献率理论对虚拟企业联盟产生的收益进行分配,最后用算例进行验证。算例表明,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统一协调下,采用贡献率的方法对虚拟企业联盟的收益进行分配,可以使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供应商和客户之间实现协同,使物流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关键字:第三方物流企业;协调中心;虚拟库存
一、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迫于市场、成本与服务三大外在压力,仅凭单个企业的资源已难以把握快速变化的市场机遇,于是很多企业开始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Third-partyLogistics Enterprises)来降低供应链(Supply Chain)的总成本。于是,基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协调中心的虚拟库存管理运作模式和供应链各成员间利益分配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二、虚拟库存及其管理研究
1.虚拟库存的内涵及特点
所谓虚拟库存就是将参与敏捷供应链协同生产的各成员企业的库存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但实际的物理库存仍存在于地理位置分散的各成员企业中。虚拟库存管理系统包括虚拟库存设置和虚拟库存管理管理两部分,其中,虚拟库存设置的前提是实现各实体仓库的标准化,包括库存参数设置、虚拟仓库设置和联盟总库存参数设置和各实体仓库物料初始化等;虚拟库存管理管理包括各实体仓库集成接口、库存计划、库存调度、库存队长和总库存查询等。
2.虚拟库存管理研究——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现代企业中虚拟库存战略采用的仍是供应链中的管理思想,如联合库存管理(Joint Managed Inventory,JMI)、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协调计划预测和补给(Collaborative Planning Forecasting & Replenishment,CPFR)等。尽管如此,库存问题依然严重,如:节点库存各自为政,不能实现整个流程的资源共享,各成员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和信任机制等。以上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物流渠道不畅、服务功能不全、各联盟企业间缺乏合作和资源共享所致。于是,“虚拟库存”成为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如:Mike P. Clarke(1998)[1]从虚拟库存持有、虚拟仓库、虚拟供应链、虚拟库存控制、虚拟交易、虚拟运输和交易的替代物、虚拟生产、虚拟物流服务、虚拟市场、虚拟增长和虚拟组织等方面阐述虚拟物流的定义,并将前四者称为虚拟库存。张阐军和杨明忠(2008)[2]结合企业运作构建了基于虚拟库存的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基于虚拟库存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架构。姜大立和陈杨(2007)[3]着重探讨了虚拟物流联合库存管理。张煜等(2008)[4]研究了基于动态联盟的虚拟企业的库存控制策略。Thomas L.Landers(2006)[5]认为虚拟仓库利用信息技术和实时决策支持远程库存可视化,强调通过Internet技术对物流资源进行远程协同柔性配置,解除物流资源的规模约束,优化设计物流网络。S.H.Fung等(2005)[6]提出了生产物流的虚拟库存系统,根据产品需求变化对生产计划以及生产稳定性的影响,修正库存计划从而稳定生产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