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术年会论文 > 物流管理 > 2006年
物流集群网络创新研究
来源: 时间:2012/11/2 15:30:18 作者:屈仁均 李严锋
  

摘要:我国已经出现了物流集群的趋势,但相关研究较少。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物流集群产生的各个方面的优势,对物流集群的创新机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物流集群的四种创新模式,值得注意的是,物流集群的发展过程就是集群从松散型创新模式向综合型演进的过程。本文的研究为培育物流集群网络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物流集群  创新

目前,我国以开发区、保税区、港口、机场以及传统物资储运单位为轴心,已经形成一些颇具规模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集群,集群效应已经显露。

1 物流集群网络构成

1998年至今,全国各地发展现代物流的热情不断升温,随着工业、商业及物流企业运用物流技术的领域不断扩展,作为基础设施的各色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纷纷登台亮相。

由于物流企业的聚集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形成规模经济,从区域来看,各城市地方政府倾力规划和支持物流园区,吸引地方物流企业的加人;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大城市的政府开始把物流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上海要当全球物流枢纽,天津要成为北方最大的物流中心,香港则要成为亚洲国际物流枢纽,这说明无论从全国来看还是从地区来看,物流业都有集中的趋势,物流的集中必然在一地呈现出物流集群网络。

物流集群网络是由区域中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的生产企业和授权代理企业,物流咨询、规划、设计单位和工程承包企业,第三方物流运营企业)、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与外部环境(政治、经济、社会、资源、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区域物流整体特性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

在区域物流集群网络中,包括三大类成员企业:

第一类成员是横向成员企业,主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增值服务供应商、大型连锁企业总部的配送中心以及大型制造企业的物流机构等。

第二类成员是纵向成员企业,主要是指为物流活动提供咨询、指导和技术支持的各种主体,如管理咨询公司、技术信息公司等。

第三类成员是侧向成员企业,主要是指从事单一物流功能的操作性企业,如运输公司、仓储企业、货运企业、配送企业等。

从理论上讲,这三类成员企业的分类并不是十分严格,有的企业可能只从事其中的一类业务,有的却可从事其中的两类业务,也有的三类业务都从事。从事不同业务的物流企业位于网络中的不同位置。

物流集群网络的创新效应来源于集群内成员彼此之间以及其和外部的相互关联和作用机理,物流企业集群作用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

一是集群网络内各物流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作用机理表现为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竞争关系表现为企业之间围绕客户、物流资源、渠道以及劳动力方面的竞争,由于集群内各物流企业均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因此竞争关系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合作关系是集群效应体现的基础,合作关系包括:集群内企业市场同创和品牌培育,共同利用信息平台,共享物流资源,共用物流营销网络以及共同拓展物流业务等。
全文http://csl.chinawuliu.com.cn/upload/files/634874670158997500.doc

 

需要[2]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