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给西部地区的物流带来了具大的商机。但区域间的竞争及区域内部物流系统散乱,大大降低了西部地区物流效率。为了有效整合西部地区的物流资源,本文提出了建设面向东盟的物流信息协作平台的设想。文中分析了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作用,并对平台的建设提出初始构想。
关键词:东盟 物流信息平台
1 概述
2002 年11 月4 日,《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决定到2010 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计,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多方面的巨大商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预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水平以及由此形成的双边国际物流都将出现显著的增长(韦正球,2004)。
我国西部地区地处中国与东盟经济圈的几何中心,同东盟国家之间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相联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地位大大提升,由过去的边陲和交通末梢变为重要通道和发达的交通网络,形成中的西部区域物流中心中的南宁、昆明、贵阳、北海、防城港等城市与海港连成一片,东可延伸至珠三角和海南等加工中心,西可贯通南亚中亚,南可架起进入东盟各国的通道,北可直达中原各省份,随着中国同东盟的经济往来越发密切,西部的陆路运输大动脉将承载更多的进出东盟的货物运输压力,环北部湾各港口所具有的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得我国从这里进出口货物比绕道上海等东部港口既省时又省钱。
虽然西部地区的货物出入境运输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瓶颈问题仍然存在。主要包括口岸管理服务设施落后、有关法律法规不够配套、口岸管理单位间关系不够协调以及出入境汽车运输线路纵深度不够等,并且,目前我国西部省份物流运输体系和物流信息系统总体水平不高,难以支撑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稳定运行。主要表现在:还没有形成经营布局合理、网络健全完善、业态结构优化、方便居民生活的连锁商业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以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为主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体系。因此,当务之急要突破上述两个基础设施瓶颈的制约。
面对物流增长形成的巨大物流商机, 与东盟邻接或接近的中国各省份都想从中获益, 其中,广西、云南、广东间的“桥头堡”之争充分体现了这场物流竞争的重要和激烈。这些省份一方面在构建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组成的物流运输网络,另一方面正在建设一批对接中国和东盟市场的物流基地,拟成为面向东南亚的现代化专业物流中心。可以说,目前,西部各省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
经过大量的实地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发现物流信息化是真正制约区域物流发展的瓶颈。因此,规划和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物流信息协作平台对加速西部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物流信息的核心作用
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的基础,没有网络技术支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很好的应用于物流领域。物流的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等。物流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发展现代物流,改变过去有点无网、有网无流的状况,为用户提供快速、准确、高效的服务。
健全信息网络,加强信息跟踪和利用可以节约能源,提高配送车辆的利用效率,使车辆利载、往返不空,这些都需要信息的通畅和及时提供,因此在物流网络建设中,必须把信息流赖以传输的信息网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王景恒,2006)。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2年的报告中提出区域物流系统五层模型,该模型是由传统的预测运输网络交通流的两层模型扩展而来的,各层由市场连接起来(图1)。如今,这个区域物流系统分层模型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各种运输系统,例如客运、水运和海运、电力运输。此模型的研究意义在于,根据五层(运输基础设施、通讯基础设施、运输活动、信息活动、物流)关系,描述目前区域的物流结构和运作;制定标准和发展物流,为区域最重要的产业和供应链提供最好的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