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综合考虑应急物流全过程的基础上,简述了应急物流的基本问题,分析了应急物流保障的基本条件和实现基础。文章最后对军地物流一体化下的应急物资的保障进行了探讨,简述了军地物流一体化下的应急物资的保障模式等问题。
关键词 应急物流;应急物资;军地物流一体化
1应急物流的基本问题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
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
与普通物流相比,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紧急性、追求时间空间效益最大化、不确定性、弱经济性、政府参与性强等特点[1]。
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不仅直接对灾害救灾、事故处理、减少损失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故和重大险情时,应急物流能够快速实现,保障有力,就能够减少损失和危害,缩小影响范围;如果应急物流保障不好,不能快速实现,就会扩大损失,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给国家或地区带来灾难。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还关系到物流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发达程度。换言之,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必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开发,发展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还为我国应急机制的建立、应急物资保障、应急法律法规和完善提供实践基础。另外,从社会效益角度出发,应急物流的快速实现有利于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稳定民心,有利于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良好形象,可谓影响深远。
2 实现应急物流的基本条件
2.1 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是我国一项长期而基本的国策。法律法规既是约束公民言行举止的行为规范,又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作的有效手段。法律法规在应急物流过程中的作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可以保障在突发性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事故和重大险情后迅速完成应急物资筹措、采购、运输和配送,防止不法商人借机哄抬物价,扰乱社会秩序、市场秩序,保证应急物流全过程的实现,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可以规范和约束公民的言行,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何可为,何不可为都用法律条文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一旦违法,必将严惩。
就目前我国的应急法律体系而言还很不完善。虽然SARS发生后,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应急法律法规,但从长远来看仍然显得不足。今后还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全国性的紧急状态法律。全国性的紧急状态法律对如何进行灾害救急,战争动员,处理好国家之间的权利、国家和公民之间的权利以及公民之间的权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加强地方立法。针对各地的不同情况,建立一套区域性的应急法律法规,协调好中央和地方法律法规的关系,立足科学性和超前性。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完善的应急法律体系,保障应急物流的顺利实现。(3)完善社会救助法律体系。像对待“非典”、艾滋病这类具有危害性、传染性的患者,政府就应当实行救助政策,无条件保障病人得到及时治疗,防止更大范围的传染和危害。
2.2功能健全的应急指挥机构
功能健全的应急组织指挥机构是进行应急物流救灾工作的核心机构。根据灾情的需要,由国务院成立应急指挥中心,地方各级政府成立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展开工作。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工作、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职能的发挥。务实、高效的政府部门是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成功的关键。应急组织指挥机构的工作人员可由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构成。专职人员包括灾害预报预测人员,主要负责灾情收集处理发布,提供应急物资的保障,通信技术的保障。兼职人员可由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专家组成,为灾害救助提供各类信息,协调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工作,直接或间接指挥应急救灾工作的展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