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合作教育以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为起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方法途径为主线把教育教学改革步步引向深入。结合广西物流企业发展的现状,广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发展模式应以“2+1”模式为主线,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现有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和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新的体系,为广西物流企业输送更多 “经过正规物流教育、懂行、有操作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工学结合 岗位群 “2+1”模式
广西物流面临中国加入WTO、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湄公河次级区域合作等多重发展机遇。而这一切,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把广西推向了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的前沿,使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使广西成为物流中心。
伴随着广西物流的发展,广西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将大幅增加,而随之而来的必是物流人才的缺口不断扩大,短期内难以缓解。然而目前广西物流人才市场却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一边是大量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如,一名在学校接受了三年物流管理系统教育的高职毕业生,在广西人才交流市场跑了两个月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另一边是物流企业在招聘中,无法找到适合企业使用的人才。柳州一汽车生产厂家2005年5月的某一天,计划招聘3位物流专业的人才,先后面试了50多位求职者,最终还是未能物色到理想的“经过正规物流教育、懂行、有操作能力的人才”。
这样一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求怪象,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到底是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
作为直接为广西物流企业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经过正规物流教育,懂行,有操作能力的人才”理应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对广西物流人才需求市场的要求,广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有义务也有必要认真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强化与本区域物流企业的联系,促使广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更能满足区域物流企业的客观需要。
广西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只有走工学结合的道路,才能促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贴近于区域物流管理的实际,进而进一步解决教师“专兼制”的问题也将得以,最终形成工学结合一体,企业、学校共同受益的格局。
一、工学结合合作教育的模式
目前工学结合合作教育的模式大体有四种。
第一种是学校企业型,即理论知识在学校学习,需要实习时定期把学生带到企业现场参观、听取讲解,学生很少动手。
第二种是学工交替型,即按分段式教学的方法,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到企业短期实习实训,往复多次。
第三种模式是学校工程型,即学校和某一工程项目结合,学生学完一定的理论课程,然后参与一个或几个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最后回学校总结。
第四种模式是“2+1”或“N+1”型。在“2+1”模式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以顶岗实习为主,充分利用企业的真实工程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以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大力倡导创新思维,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经过对超大物流、玉柴物流、防港物流等企业进行的调研,在广泛了解广西物流企业特点和岗位群的基础上,现将广西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归纳为:
1、高职物流专业应培养物流企业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
2、以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群)所需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确定高职物流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3、以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人文素养和文化知识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实用技术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养。
结合广西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不难发现,第四种运行模式对广西高职工学结合合作教育来说更具有本质意义。但在实际运作时,这种模式的实施难度相对会比较大一些。因为这种模式需要企业领导、企业各级人员具有更高的认识水平,同时也需要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的作一定的投入,另外还需要企业创造一个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