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流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建立一个高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所需资本的投入日益增加;大公司有意将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外包给尽可能少的几家物流公司,很多物流企业都有通过兼并和联合的方式来扩大他们服务能力的愿望等会驱动第三方物流行业的集中与整合的趋势。总的来说,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是健康乐观的,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运输管理系统 信息化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3PL),第三方物流在国外也称契约物流,在我国2001年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第三方物流定义为“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与货物有关的发货人和收货人之外的专业物流服务提供企业,即第三方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第三方物流不仅仅包括仓储、运输和EDI信息交换,也包括订货履行、自动补货、选择运输工具、包装与贴标签、产品组配、进出口代理等。
第三方物流可以使企业不再必然具有仓库、车辆等物流设施以及直接从事物流的人员,从而减少了运营物流的成本;降低存货水平,削减存储成本;还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渠道信息网络,可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应能力,加快定单处理,缩短从订货到交货的时间,加快了存货的流动速度,减少了企业的库存量,从而减少企业的库存风险,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总之,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供应一体化过程中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一个公认的划分,是把独立与产、销之外的其他物流活动的承担者统称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又称中间商)是通过提供一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供应链的,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的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
一、第三方物流的现状(正文)
第三方物流在国际上有着巨大的市场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物流市场的主体,美国有57%的物流量是通过第三方物流业完成的,在欧洲平均在20%。物流成本占商品销售额的25%,在在社会化配送发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业占整个物流市场更是高达80%。在中国按3亿人民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物流业产值将达到欧洲的20%左右的水平。
国家特别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铁路、公路的优先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已经形成了三横的全国骨干铁路网和四通八达的地方铁路网。还建成了连通全国各大中城市的高速公路网和各个乡村的地方公路网。铁路列车三次提速,大量列车实现夕发朝至,高速公路大大节约了长途运输的物流时间,使物流速度、物流量都大大提高,为我国物流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从而也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如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地仍在规划建设具有集散效应、规模效应和整合效应的物流园区。都为第三方物流进行资源整合和综合服务奠定了基础。
国内外物流技术提供商的激烈竞争,为第三方物流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物流系统规划、优化与仿真等系统化技术,条形码及其自动识别技术、手持终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卫星定位技术(GPS)、人工智能(AI)技术、基于互联网的物流信息系统等物流信息化技术,集中各种装卸搬运设备、自动存取设备、流通加工设备以及电子标签、射频(RF)等技术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及时制(JIT)、快速响应(QR)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在物流企业中不断得到应用,提升了物流运作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2003年成立的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疑将推进中国的物流标准化工作,进而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为了解决物流人才短缺问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并由劳动部发布施行。
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扩张的步伐逐步加快,形成了四类企业竞争的格局:
一是传统储运转型的物流企业,如中外运、中邮物流、中铁快运、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国储运、招商局物流等,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
二是新兴民营物流企业,如宝供、大通、大田、宅急送等,市场份额快速上升;
三是外资物流企业,如DHL、TNT、EXEL、APL、OOCL等,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四是源自生产流通企业的物流企业,如海尔物流、安得物流等,占市场份额
较小。
传统企业加快业务重组与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企业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外资企业在中国完全开放物流市场前夕加紧在中国抢滩登陆,各类企业的佼佼者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核心能力和服务产品,逐步成长为特定领域的主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能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物流的束缚,而将精力集中于其核心业务。物流市场中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的数量已经成为该物流市场成熟与否的标志。只有当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50%以上时,这个物流市场才是成熟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规模
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 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从事公路运输的企业拥有的车辆不多。企业规模过小,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服务范围都有限,造成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我国专业运输部门的车辆不足社会总车辆数的5%,个体专业运输业户拥有的车辆虽可占到25%左右,但个体运力一般只拥有一、两辆车辆,企业规模普遍太小。且从总体上看,社会专业运力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如: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行业。
2、所占比例低
第三方物流客户需求的增长,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国约有1万至1万5千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物流公司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只是局限在供应链功能的一小部分,无法满足客户的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1%为供货方,62%由企业自己执行,第三方物流比例为27%;生产企业原材料和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为第三方物流的所占比例仅分别为19%和18%,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服务仍然占第三方物流服务的80%左右。
3、服务范围狭窄
在欧美,第三方物流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第三方物流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我国第三方物流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转变的过程中。
4、运作水平较低
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物流业务运作模式是传统外包型物流,以生产商或经销商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协作,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以及与第三方物流之间缺少沟通的信息平台,造成生产的盲目和运力的浪费或不足,以及库存结构的不合理,没有实现资源更大范围的优化,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5、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物流教育的落后,虽然物流从业人员也已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等转行过来,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少之又少。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40多所,占全部高等院校的3%左右,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缺乏物流人才,企业也就缺少了创新的能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管理现代物流,导致物流企业低效运行,缺乏活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