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结点的效益评价是物流结点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国各地物流结点的建设蓬勃兴起,但是对于物流结点的效益评价却不够重视,同时国内也比较缺乏物流结点效益评价的系统理论和应用方法。本文根据物流结点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同特点,分别应用数据包络法(DEA)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评价物流结点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物流园区的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字:物流结点;效益评价;数据包络法(DEA);灰色关联分析
1 前言
物流结点的效益评价是物流结点经营管理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物流结点的效益评价问题不仅关系到单个物流结点的发展前途,还影响着社会物流系统以及与社会物流系统紧密结合的工商企业的效益和效率。因此,只有对物流结点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为物流结点进一步改善其经营管理指明正确的方向。
物流结点经营目标的实现,仅仅依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难以保证的。物流结点效益评价系统旨在通过对多方面指标的评价分析,使物流结点管理者清楚地看到物流结点的实际水平,发现物流结点经营发展中的问题,帮助决策者按照经济和社会利益的需要确定和调整物流结点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物流经济发展迅速,物流问题在理论和实践领域日益得到重视。不同的研究者从区域物流、企业物流等不同层面对于物流活动的水平和绩效进行了分析,如金江军(2003)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提出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孙宏岭等(2001)从企业物流活动的角度出发对物流绩效进行了分析,Ross和Droge(2002)、陶经辉等(2005)分别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来分析配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绩效。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物流结点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较系统的研究成果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将根据物流结点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同特点,分别应用数据包络法(DEA)和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评价物流结点的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物流园区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2 数据包络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
2.1 数据包络法
数据包络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用于评价一组多指标投入和多指标产出的部门相对有效性的多目标决策方法。DEA不需要确定投入产出关系的任何形式的表达式,具有黑箱类型研究方法的内在客观性特点。当决策单元(DMU,Decision-Making Units)的类型相似、投入和产出指标界定较清晰时,选择DEA方法比较适合。事实证明DEA对非纯赢利部门的评价也有很好的效果,因此DEA方法与物流结点兼有赢利性和公益性的特点非常匹配。
DEA评价中常用的模型有模型,用于评价决策单元之间的综合相对有效性,包括规模有效和技术有效。构建第个决策单元具有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的模型,对于线性规划问题,通过且条件判断DMU是否为DEA有效,另外可通过条件来判断决策单元的规模收益情况。对第个决策单元,需要单纯评价其技术有效性,必须建立单纯用于评价部门或企业间的技术有效性的模型,通过判断其是否综合有效,对于非综合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输入和输出调整。
DEA评价模型剔除了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其结果不仅能判断被评价的DMU哪些是生产效率相对有效,哪些是非有效,而且对于非有效的DMU,还给出了调整改进的方向。其缺点是对于相对有效的DMU不能结出一个排序,因为在一次评价中,通常有多个DMU是相对有效的,也有多个DMU是相对非有效的,而同样是相对有效的DMU可能在投入和产出上相差甚远。因此在本文中,采用Andersen,Petersen(1993)对DEA模型的改进建议,对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将当前评价单元从等式左侧的求和计算中去掉,这样构成前沿面的有效单元的有效系数值就会超过1,从而为对所有的有效单元进行排序提供了可能。
2.2 灰色关联分析法
物流结点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系统,同时具有灰色系统的特点,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因此可以采用借助灰色系统的理论来研究物流结点的评价问题。灰色关联分析法是在不完全信息中,对所要分析研究的各因素,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在随机的因素序列间,找出它们的关联性,发现主要矛盾,找到主要特性和主要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具有对数据要求较低且计算量小,样本数目要求较少等优点,便于广泛应用。
灰色关联分析根据被评对象的各项指标值构成序列,对原始变量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是由,计算序差矩阵得到关联系数矩阵,通过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关联程度大小的判断,获得评价结果。
3 物流结点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物流结点的相关研究表明,物流结点除了运输和配送的组织和管理、集中储存、包装与流通加工、中转换装与集散、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综合服务等微观物流功能外,还具有集散中心、物流信息中心、物流控制中心三大系统效用功能,此外物流结点还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聚集和周边社会环境产生作用。
由于物流结点兼具企业性和公益性,因此,本文把物流结点的效益分为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部分。在物流结点效益评价中,这两大效益在物流结点总效益中的重要性是随着物流结点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的。一般来说,社会效益的重要性随着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而递增,经营效益的重要性随着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而递减。因此,对于物流结点的效益评价必须按照物流结点的不同类型,即按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来确定其效益评价指标。以下以物流园区为例,分析物流园区效益评价指标的建立。
3.1 物流园区经营效益评价指标
物流园区不是物流经营的主体,而是多个物流中心的空间集聚载体,是物流服务功能整合的平台。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是入园企业,包括物流企业,各类工商企业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所以对物流园区的经营效益的评价除了财务指标之外,更多的是要考虑入园企业的发展状况,物流园区对入园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等。另外园区的资源利用程度与前述指标相对独立,应单独列出(如表1所示)。
(1)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始终是衡量物流园区经营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作为物流系统基础设施的物流园区具有公益性的一面,相对于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财务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的权重应该有所下降。本文选择了资本收益率、收益增长率、资产负债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四个指标来评价物流园区经营财务状况。
(2)园区企业情况
物流园区是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物流园区物流服务功能是通过为园内的企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来体现的。因此,物流园区的实力情况基本可以通过入园企业的状况体现出来。入园企业的状况指标可以分为现状和发展趋势两类指标,分别包括企业数量、总收入、总利润和总收入增长率。
(3)企业服务
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包括物流企业和物流中心等都是物流园区的客户。物流园区提供的客户服务评价可以通过园区企业满意度、园区企业忠诚度、新入园企业数量、新入园企业资产等指标来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