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我国现代物流学形成与发展的30年。无论是现代物流学的学科形成、理论引进与吸收创新,还是现代物流学的实践应用都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认真分析与反思已经走过的道路,对清晰认识我国现代物流学研究的过去和现在存在的问题,找准未来的发展方向都是十分重要的。文章把1978~2008年中国现代物流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系统化研究与发展期、快速发展期,并从国家政策层面、教育层面以及学术层面等来分别阐述各阶段的特征。最后对中国现代物流学30年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作了阐释。
[关键词]中国现代物流学;发展进程;30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物流概念引入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是中国特色物流发展道路探索与实践的30年,也是中国现代物流学形成与发展的3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中国现代物流学,认真总结3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发现问题,展望前景,理清思路,对于推进中国现代物流学学科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一、1978~2008年中国现代物流学发展的三阶段
虽然我们祖先并没有明确提出物流或者类似的概念,但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像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水利工程、驿运与八百里快递、故宫等一项项绝无仅有的伟大“物流工程”,以及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篇章,无不闪耀着中国早期的物流智慧,这些都为中国现代物流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基础和借鉴。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基本上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研究。以1978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为标志,拉开了中国现代物流学研究与发展的序幕。在借鉴《2005年中国物流年鉴》对现代物流学学科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现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物流学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萌芽期(1978年~1990年),系统化研究与发展期(1991年~2000年)和快速发展期(2001年~2008年)。本文将从国家政策层面、教育层面以及学术层面等来分别阐述这些情况。
(一)现代物流学的萌芽期:1978年~1990年
1.政府开始意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由国家物资总局牵头,组织了国家计委、财政部、山东省等政府相关部门和部分大专院校考察日本物资管理,首次把“物流”概念介绍到中国,给中国现代物流学的建立以“第一推动力”。1978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会议通过了《1978—1987年十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这次大会为以后现代物流学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1978年9月27日,钱学森、许国志和王寿云在《文汇报》上发表了中国第一篇关于系统工程的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第一次从理论上全面深刻阐述了系统工程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不久,“系统工程”这一陌生而新颖的名词被人们广泛引用,这也成为现代物流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商品流通与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国民经济特别是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的发展较快,不仅新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仓库、机场等物流基础设施,而且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同时开展了水泥、粮食的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和联合运输等,开始建设立体自动化仓库。部分生产企业也开始注重物流问题,设置物流管理和技术部门。
2.现代物流学研究的开始
1984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专业物流学术团体——中国物流研究会,会长是当时国家计委副主任柳随年,朱镕基也是这个研究会的顾问,顾问里还有很多领导人和经济学家。中国物流研究会于1987年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揭开了中国现代物流研究的序幕。之后,其他物流学术团体相继成立,积极有效地组织开展国内国际物流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和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1988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物流配送研讨会,结合城市生产资料(如钢材、水泥等)配送,对配送理论及模式进行了探讨。1987年,国内专家组团对美国及日本物流进行了考察,将国际先进的物流理念、物流体系、企业物流和生产物流运作模式介绍到了国内。1986—1990年,北京科技大学邀请日、美、澳等国的物流专家来华讲学,并组织了八届物流研讨班,对宣传物流理念、传播物流思想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