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构建了以竞争力描述模型为基础的国家物流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并从效力、实力和潜力三方面切入,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出可持续发展指标、网络运作先进性指标、物流服务拓展力指标、物流需求潜力指标和国家物流业竞争力综合得分,用以客观评价国家物流业竞争力。最后,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论文提出了提升中国物流业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 物流业竞争力; 国家物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为整个社会生产带来惊人的利润,物流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映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客观地刻画和评价全球竞争中一个国家的物流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经日渐成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一个共同焦点。而且,正确地审视自己和竞争对手的物流业竞争力也是大踏步“走出去”的当代中国在全球贸易竞争中的战略要点之一。
管理学研究将上述的国家物流能力量化为国家物流业竞争力。为了实现这种量化能力的提升,就要求能够对宏观的国家物流业竞争力进行细化分解和综合考评。因此,建立国家物流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便成为国家物流业竞争力的研究必要基础。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备受瞩目。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首先从产业层面研究了国际竞争力问题,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由于针对新兴物流产业的统计工作还相对滞后,物流领域宏观层次的竞争力研究则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国际组织、物流业发展成熟的国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上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07年世界银行会同国际运输代理协会、国际快递协会等机构对全球150个国家的物流业进行了分析评估,根据货物清关速度、运费、基础设施质量、货物准时到达率、国内物流业竞争情况等指标进行全球物流业竞争力排名[2]。韩国学者Heon Deok Yoon认为物流方面的信息技术、信息共享、标准化、定制化、规范化和响应能力是在全球供应链环境下物流业竞争力的五大基本特性[3]。Gi-Tae Yeo等人尝试将因子分析方法应用到集装箱港口物流业竞争力的评价中,并得到了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结果[4]。姚建华提出从基础设施水平、产业基础水平、产业竞争潜力等方面对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测评,并对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系数进行了计算[5]。李莉等研究了物流产业发展与国家(或地区)竞争力提升的测评体系,该测评体系较系统地反映和评价了物流产业对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的影响[6]。最近,田源、徐寿波等提出以物流经济效率、物流投入系数和物流投入弹性系数[7]为衡量指标描述和评价了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且论证了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囿于物流统计数据的缺失,已有研究仍偏重于理论研究。但是,理论研究的成果为更全面的国家物流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二、国家物流业竞争力分析
(一)国家物流业竞争力概念界定
本文研究的国家物流业竞争力界定如下:国家物流业竞争力是指一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于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中体现出来的现有物流服务能力与发展潜力的总和,是一国物流业的市场占有能力和物流业生产力水平的集中体现。
根据以上概念可知,国家物流业竞争力是国家参与国内、国际市场互动的国家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本质上,对国家物流业竞争力的衡量是对该国物流业发展的稳健性和可预见性的一种量化诠释。更进一步地,概念中的物流服务能力一般又表现为服务实力和服务效率两个主要方面。
(二)国家物流业竞争力动因分析
国家物流业竞争力不是一个天生的事物,其成因与一定环境下各国对于物流服务能力的追逐有关。弄清楚导致这种强烈竞争力追逐的背后推动力即动因将是分析国家物流业竞争力决定因素的重要基础。从影响与推动物流业发展的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的因素出发可以提炼如下的三大动因。
动因一:全球性的生产、消费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各国需要通过提升物流业竞争力以取得国际市场中资源配置的有利地位。
动因二:竞争加剧促使各产业发展不断升级,加强各国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需依赖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
动因三: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寻求利润空间,通过提升国家物流业竞争力各国为本国企业在物流领域挖掘新的生产力提供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