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轴一辐”物流网络已经成为区域物流的重要支撑。分析了“轴一辐”物流模式的基本理论,以江西区域物流轴辐式网络的建立作了实证分析,并对区域轴辐式物流网络的构建提出了政策建议。实证结果表明,可以选出南昌等五个个城市作为江西的区域物流中心,构建干线通道和支线通道,形成五大区域轴辐物流网络。
【关键词】“轴一辐”模式;区域物流中心 ;物流网络
引言
轴-辐式(Hub-and-Spoke)组织网络最早源于对运输网络的研究[[i]],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的欧洲运输自由化也促进了轴-辐航空网络的形成[[ii]]。目前逐步成为地理学、运输经济学、管理学、物流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iii]]。国内借鉴“轴一辐”模式的研究早期多用在航空网络方面。金凤君(2001)对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进行分析时,首次提出“轴—辐”模式[[iv]],并于2002年将其运用于中国与朝鲜半岛陆路交通联系和运输组织战略研究,提出“轴一辐”模式是组织中国与朝鲜半岛陆路交通联系的最合理模式的观点[[v],[vi]];韩增林(2002)运用 “轴一辐”网络模型对集装箱运输网络进行了深入研究[[vii]]。金凤君(2005)进一步深入地诠释“轴一辐”模式的竞争优势:规模经济、集聚经济和范围经济,并用定量的方法构筑了我国轴一辐模式的航空网络体系[[viii]]。潘坤友,曹有挥(2006)等人分析国内外“轴——辐”物流模式研究概况的基础上,研究了安徽沿江地区中心城镇“轴——辐”的物流网络[[ix]]。张健(2008)介绍了快速货运中各种轴辐式网络及其特点,总结了轴辐式网络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趋势做出了分析[[x]]。从总体上看,国内学者对“轴一辐”物流模式的研究有一定基础,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以轴辐式网络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以江西省区域物流轴辐式网络的构建为实证,并对区域轴辐式物流网络的建立提出政策建议。
轴辐物流网络理论
2.1 轴辐式物流模式
轴—辐式网络也称为集中星型结构或轴心辐馈式或中枢辐射网络[[xi]],是运输的一种空间网络系统,是一个含有“轴心”和“辐网”的空间集合,“流”在该集合中产生、传播并终止,并通过不同的联接形式使“流”的总成本最低。轴心是网络中的特殊节点,用来加强与其他结点间的联系。轴心数量可以是一个和多个,因此这种网络又分为单轴心网络和多轴心网络,其中后者占主导。“辐网”指网络中的非中心节点及与轴心的联系,非中心节点间的作用通过轴心来完成。
“轴一辐”物流模式,是指以主要物流节点——轴(物流枢纽城市、枢纽港 口、车站、空港等)为轴心,以次要物流节点——辐为附属,形成具有密切联系的类似“自行车轮子”的空间网络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航空业率先采用“轴一辐”网络服务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加强的总体背景下,“轴一辐”网络模式已成为不同尺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区域或城市一旦在全球性或区域性物流网络体系中赢得“枢纽中心”(轴)地位,就意味着其在区域经济网络中处于优势支配地位 。
2.2 轴辐式物流网络的形成机理
区域物流网络由物流中心城市(辐)和物流经济带(轴)共同组合构成,是基于物流中心城市、物流经济带及物流通道所形成的物流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态。物流中心城市是物流网络的极核,物流通道则是物流节点、物流网络、物流经济之间联系的纽带和通道。相应地,区域物流网络中物流经济要素进行复合态运动,包括物流中心城市中物流经济要素点状集聚运动和物流经济带中带状集聚物流资源运动。
区域物流网络的发展,正是物流经济高级化、地区差异日益缩小、地域上的分布平衡性趋于缓和的过程。一般地,物流轴辐式网络的形成要经过如下三个阶段:
(1)物流中心城市的形成与演化
物流经济要素的集聚方式分为点状集聚和线状集聚。其中。点状集聚是指物流经济活动主要集中面积狭小的城市区域内。物流中心城市是物流经济要素点状聚集的典型空间表现。
此类城市一般是区域中最大的物流经济活动的集约集成地带,是众多物流线路共同的交汇点,有着较好的流通体系、信息交换设施、手段和便利的集疏散条件。由于物流中心城市巨大的物流业规模集聚效应,它承担着规模庞大的区域性物流综合和集约功能,需要从国民经济出发,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交通运输枢纽为手段,集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为一体,成为区域、国内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是集区域商品批发、物流运转、存储、分检包装加工、配送、物流信息及综合配套服务等中心职能于一体的集合体。
(2)物流经济带的形成与演化
物流经济带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物流资源的移动,进而带动相关产业沿着物流资源流动路线进行积聚、复合。以物流产业聚集特色的产业聚集,对周围地带经济产生积聚、吸引效应,进一部加剧区域物流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物流通道属于佩尔鲁克斯成长极理论中的成长极,是物流经济优先成长的地域,并通过不同的管道向外扩散,对整个区域的物流经济产生辐射带动影响,进而逐渐缩小地区间物流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实现区域内物流生产力分布均衡化,达到相对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