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应急物流规划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的七项专项规划制订任务之一。应急物流规划关系到应急物流建设的长远发展,应科学确定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等,为专项规划制订提供理论准备。
关键词:应急物流;应急物流规划;规划制订
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将应急物流建设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制订专项规划,积极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物流业的发展”[1]。专项规划是国务院有关部门以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由国务院审批或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要突出指导性、预测性、宏观性,符合国家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尽可能量化,任务明确、重点突出,政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2003年“非典”后应急物流这一崭新概念首次被提出[2];在当年底的“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中国经济经受非典严峻考验,物流系统建设特别是应急物流机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评选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行业十件大事”之一,标志着应急物流得到各界普遍认同[3]。此后,我国逐步开始重视应急物流理论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许多理论上的难点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可以说应急物流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制订应急物流规划,必须进行前期研究和理论准备,对应急物流规划相关问题进行认真思考。
一、制订应急物流规划应坚持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依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按照全局着眼、需求牵引,模块规划、系统集成,平急兼顾、军地协同,产研结合、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突出政府层面的应急物流指挥调度和组织协调机制体制,以及社会层面应急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科学配置和统筹利用,遵循顶层设计、夯实基础,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方法,用体系建设的思想优化整合现有资源,以全程功能作用为目标,以系统结构优化为核心,以整体效率最大为导向,立足现有条件,着眼长远发展,建设反应迅捷、高效可靠、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应急物流体系。
一是全局着眼、需求牵引。制订应急物流规划,应当从国家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统一协调国家相关部委,针对我国火山地震分布带、旱涝易发地区、易燃易爆辐射有毒核生化制品生产及集散地、民族宗教敏感地区等所具有的不同特点,着眼切实满足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需求,从易着手落实之处逐步逐项开展工作。
二是模块规划、系统集成。制订应急物流规划,应当立足现有条件,依据体系建设的思路,按照组织体制、设施设备、专业人才、法规制度、标准规范、信息平台等要素,统筹规划设计,逐步优化整合,区分任务模块,按照要素集成、单元集成、系统集成的方法路子,适应现有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在不对现有系统进行大的变动的前提下,明确国家部委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管理责职和分工权限,分阶段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落实建设任务。
三是平急兼顾、军地协同。制订应急物流规划,应当突出应急物流体系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保障能力,并兼顾平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力求达到平急一体,既满足应急需要,也统筹安排物流生产,实现综合效益最优化;在力量运用上,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以社会物流资源为主体,充分发挥军队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骨干和先锋作用,军民协调一体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