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连锁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连锁物流能力、物流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组织学习和连锁物流能力的作用关系概念模型,为连锁物流能力及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进一步在中国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物流能力;连锁物流;组织学习
一、引言
20 世纪90年代以来,连锁经营作为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一种现代流通方式,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在我国的发展更是如鱼得水,连锁商业平均以57%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1]。各种日用品超市、家电超市、便利店和医药零售商店的不断增加,给广大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如连锁物流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已经成为制约连锁零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和连锁企业的高效运作。
许多国外研究学者[2][3][4]已研究证明,物流能力影响物流服务质量。据此可以看出,连锁物流服务质量的提高依赖于连锁物流能力,故提高连锁物流能力对于连锁企业经营至关重要。
从能力理论来看,企业能力的主要部分是企业的知识[5]。故知识可以改变企业的能力。在物流方面,就是指物流能力。而知识的获取是通过组织学习实现的,扩展到供应链上,即为供应链学习。
由于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物流能力有所不同,专门针对我国连锁企业的连锁物流能力的国内外研究目前还很少,对于连锁物流能力的构成要素也没有一个科学系统的研究,同时对于连锁物流能力的提升路径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拟在国内外综述的基础上,界定我国连锁企业的组织学习和连锁物流能力的概念和各自的构成要素,提出组织学习和连锁物流能力的作用关系概念模型,详细剖析组织学习的各构成要素对连锁物流能力的影响路径和机理。
二、文献综述
(一)物流能力
目前国外对物流能力的界定与构成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成果,国内对物流能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国内的汪鸣和冯浩从运作过程的角度认为物流能力是指开展物流运作和提供物流服务的企业在实现创造顾客服务价值的过程中所具备的对物流的计划、控制及过程实施的能力[6]。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和戴维J.克劳斯从服务与成本平衡的角度认为物流能力就是对厂商能否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下提供有竞争优势顾客服务能力的一种相对评估[7]。
有关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国外学者针对不同的环境和研究对象,产生了很多成果。国内关于物流能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物流能力构成要素等的理论研究还很欠缺,基本上是基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一些修改和变化。到目前为止,关于物流能力规模最大的研究是由GLRT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歇根州立大学全球物流研究团队,以下简称MSUGLRT)于1995年所做的研究。通过对北美、欧洲和太平洋盆地17个不同国家的111个企业的采访,从32种可能形成物流能力的要素中确定了17种通用的物流能力,并且将其分成4组:配置能力、一体化能力、敏捷能力和衡量能力[8]。
Lynch,Keller和Ozment等学者以全美杂货零售商为研究对象,认为物流能力的内涵应包括业务运作能力和附加增值服务能力[9]。
汪鸣和冯浩[6]6认为物流能力既包含了企业物流设施设备生产能力等静态能力,也包含了企业管理与经营物流的动态能力以及企业对上述二者协调运作的综合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