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是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猪肉行业在满足居民日常消费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目前还存在“缺乏价格预警机制平抑周期性剧烈波动,尚未进行实时监控导致质量安全问题堪忧,政府缺乏有效的调控措施和稳定猪肉供需的长效机制,猪肉制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四大困境,这其中从上游养殖到生产加工、物流配送直至终端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猪肉供应链信息无法实时掌控是重要诱因。引入具有实时、准确和共享信息的物联网技术,建立具有畅通物流和信息流支撑的覆盖从上游原料生产直至终端消费的猪肉供应链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猪肉供应链产生的影响:集成节点企业共享信息资源,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益和服务水平,促进节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升级。对物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猪肉供应链产生的优化效果进行模型分析和流程分析,并对其效用进行归纳分析:能够建立可追溯系统确保猪肉质量安全,确保节点企业实时查询共享供应链信息,信息互通降低供应链的牛鞭效应。物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猪肉供应链管理的效用,更好地规范、稳定、提升猪肉制品的品质和行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物联网;猪肉供应链;可追溯系统;牛鞭效应
1 我国猪肉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猪肉第一生产和消费大国,2010年猪肉产量达5030万吨,约占中国肉类总产量的65.2%和世界猪肉总产量的46.7%。猪肉尽管只是一种农副产品,但在中国消费者传统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10年我国人均猪肉消费量37.8千克。在猪肉占据肉食品消费主导格局的同时,贯穿整个猪肉生产及流通的市场体系当中目前还存在四大突出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价格预警机制平抑价格的周期性剧烈波动,二是不能对猪肉及其制品进行实时监控导致质量安全问题堪忧,三是政府缺乏有效的调控措施和确保猪肉市场供需稳定的长效机制,四是猪肉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1]。
2008年猪肉价格高位涨至25.69元/公斤,居民“吃肉难”背后是猪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供需失衡和价格波动的一个缩影。2011年3月漯河市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始于上游生猪养殖企业滥用“瘦肉精”养殖传导至猪肉加工企业品牌和信用危机,引发居民对猪肉质量安全的担忧,这其中猪肉供应链上游养殖环节猪肉质量信息无法实时得到监控是一个重要诱因[2]。因此,以信息化建设重构我国猪肉供应链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化。通过引入具有实时、精确、可追溯的物联网技术对目前猪肉供应链进行重新构建和优化,并建立起从源头到终端,从田间到餐桌的的价格预警机制,弥合由于信息传递扭曲造成的供需失衡引发的价格波动;实时监控并确保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政府对信息的准确掌握也有利于构建针对我国猪肉行业的长效机制;这些最终能够提升我国猪肉的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2 物联网对猪肉供应链构建的影响分析
物联网信息技术是通过营造一个智能化互联的网络体系将万事万物紧密联系起来,它是以产品电子代码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为基础和载体,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耦合,构建起不同于虚拟网络系统的实物网络。将物联网信息技术引入猪肉供应链构建及管理过程当中,从源头的谷物生产开始,每一个环节的产品都有通过信息标识进行的信息记载,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能够在一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平台上进行信息互换和沟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