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物流管理人才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创出特色,打造自身品牌,成为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科学有效地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岗位群为基本依据构建人才培养规格,在分析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内容,构建与岗位衔接的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与“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物流管理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而根据鲁南经济带五市的统计资料,预计到2010年,鲁南经济带大专以上物流人才总需求将达到8千人左右(如图1),在职人员培训需求约2.2万人,物流人才缺口约在3万人左右,需求的岗位集中在物流信息操作员、仓储员、采购员、国际货代员、仓储主管、配送部门主管等岗位,具体需求量如下(如图 2):物流信息操作员7400人、仓储员6900人、采购员4200人、国际货代员8600人、仓储主管1440人、配送部门主管1400人。
因此,加快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已成当务之急。近年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为社会及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同时,十分重视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与研究,加大了物流管理专业改革与实践的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根据鲁南经济带物流产业对物流人才的总需求,我们依托港口物流和商贸物流的发展特色,与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共同探讨“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道德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多元互动,共同育才
充分发挥学校、行(企)业、家庭、学生的互动作用,通过感受职业岗位环境、体验职业工作和顶岗历练,实现学校、企业双向介入,工作、学习双向介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经验和能力的原始积累,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1、学校
学校主动与企业合作,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为实现“零距离”上岗奠定良好的基础。成立校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当地的职业教育和企业两种资源,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协调校企合作的有序开展。同时,由日照市物流协会牵头与学校、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鲁南经济带现代物流联席会,加强对物流业的统筹、组织、协调和物流人才的培训,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鲁南经济带物流人才高地。
2、(企)业
积极与学校合作,结合生产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提供设备、教师支持等方式,与学校合作培养企业急需高技能人才。同时,当企业员工再培训时,依托学校,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
3、家庭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建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学生进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并和学校、企业积极沟通,支持和督促学生的学习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