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际国内粮食供需发生深刻变化,对粮食物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状况,指出了目前粮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粮食 粮食物流 问题 四散化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在2010年1月11日召开的全国粮食局局长会议上说,2009年全国国有粮企总数降至18163家,比1998年减少65%,但统算盈利达45亿元,比2008年增加一倍,为历史最好水平。但近年来,国际国内粮食供需发生深刻变化,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
从国际市场看,经过2007~2008年大幅波动后,全球粮食价格回落,呈现震荡整理状态。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09/10年度世界谷物产量22.38亿吨,消费22.28亿吨,库存5.10亿吨,库存消费比22.88%,为2003年以来次高水平。但由于经济衰退、气候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水平相对较低等原因,世界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增大;受人口增加、生物燃料发展等因素影响,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加上金融投机行为对粮食市场影响加大,粮价大幅度波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世界粮食形势不容乐观。
从国内形势看,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0616亿斤,创历史新高,粮食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当年粮食产需基本平衡。分品种看,小麦、玉米产需平衡有余较多,稻谷总量平衡有余但粳稻供求趋紧,大豆产需缺口较大,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高。
一、我国粮食物流发展现状
(一)粮食物流需求不断增长
我国的粮食物流需求快速增长,表现为跨区域粮食物流量稳步增长,六大粮食主要通道已经形成[6条粮食物流通道包括:3个流出通道,即东北地区粮食流出通道(玉米、稻谷和大豆)、黄淮海地区小麦流出通道、长江中下游稻谷流出通道;3个流入通道,即华东沿海地区粮食流入通道、华南沿海地区粮食流入通道、京津地区粮食流入通道。],截至2008年中旬,国家在两年内共安排中央补助投资3亿元支持6条粮食物流通道的60个重点项目。
我国幅员辽阔,跨区域粮食物流量巨大,南粮北调现象已经出现逆转,基本形成了北粮南运格局。目前,全国粮食年流通量约为1.7亿吨,跨省区粮食年流通量为0.7亿吨,流动品种为原粮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成品口粮大米、面粉,饲料粮玉米粉及陈化稻谷、小麦加工的饲料。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8月发布的《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规划》,预计201 0年全国粮食总流通量将增加到2.6亿吨,2015年增加到2.8亿吨。其中,跨省粮食流通量将由2005年的1.2亿吨,增加到2010年的1.3亿吨和2015年的1.4亿吨;进出口量2010年和2015年分别达到4000万吨和4500万吨。
(二)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粮食物流的运作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方面。
1.专业仓储设施的发展
1)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加强粮食物流仓储设施建设,1998-2003年,国家投资建成1114个、总仓容5260万吨的国家粮食储备库,粮食仓储条件大为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落实国务院“建设粮食储备仓容1500万吨、储备油罐175万吨”的计划,两年安排中央投资42.6亿元用于粮油仓储设施建设。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底,已安排中央补助投资29.5亿元用于粮油仓储物流和烘干设施专项建设,进一步缓解我国食用油罐容不足和重点粮食产区仓储、烘干能力不足的压力。落实仓房维修改造资金3亿元,改善15个省份实施政策性粮食收储的设施条件。天津、河北、江苏、福建、广西、甘肃、新疆等地通过直接投资、补助投资或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加快本地粮食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