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要与具体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因此在框架的构建时既要考虑到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的评价与控制双重功能和战略导向性,又要结合物流节点等级划分的实际;在指标的选择上不但要综合物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还要将显示性指标与解释性指标相结合,更要考虑到物流的供给和需求能力。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物流节点;等级划分
1引言
2009年我国出台了《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其中对物流节点的布局做了具体的规划。将我国物流节点城市划分为三级,分别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其中确定了21个国家性物流节点城市和17个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对于地区性物流节点则由地方确定。
各级政府积极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就物流业发展做了具体的规划部署,其中对于物流结点城市的布局也都做了说明。例如:福建省在《2009—2015年福建省交通物流发展专项规划(试行)》中提出建设“一个交通物流支撑体系”;河北省在物流空间布局上提出打造“一带两通道”物流格局;《江西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重点培养南昌、赣北、赣南、赣东、赣西五大现代物流枢纽,抓好物流枢纽的建设”;《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初步形成以银川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为核心,以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四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的现代物流布局主框架”;《天津市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中围绕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定位,提出了“双城区、双港区”发展战略和“三轴、两带、六板块”市域空间结构。此外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市也都制定了相应的物流节点城市的布局规划。
物流结点城市的等级划分成为目前区域物流规划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好物流节点城市的评价则成为了首当其冲的问题。不难发现大部分省市的物流节点城市的划分都是基于行政区域或者对地区经济、资源、地理位置等进行专家评议定性分析的结果,而没有一个统一的定量评价标准。因此基于等级划分的物流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于宏观物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2物流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概述
物流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对某一特定区域的物流综合水平进行评价而构建的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对于这个特定区域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界定,可以是一个国家、经济圈或者省市等区域。同时这个体系是一个与物流统计有密切关系的不仅仅针对单一物流功能的评价体系。
2.1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与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紧密相关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与物流统计指标体系既有很大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2.1.1评价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标体系的区别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构建目的不同。统计指标体系是站在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进行构建的,通过对整个国家的物流产业的状况进行统计,了解物流行业发展现状,进而更好的调整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并促进其发展。相对来说评价指标体系则是战术层的活动,是为了决策或者绩效的评估之用,根据不同的目标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内容范围不同。统计指标体系涉及物流的各个方面,大到宏观领域的物流业产值,小到微观领域的单位物流成本。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是面向某一项政策或措施,具有局部性,不仅涉及物流统计的部分内容,还涉及了部分相关因素,如经济因素等,关系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