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践教学在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高职物流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尚处于发展阶段,实践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本课题从校企合作共建实践课程角度提出了改进办法,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瓶颈;校企合作
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日益增加,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有关权威机构统计,目前每年至少需要30—40万人,一方面是物流业“招人难”,另一方面是物流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就业难”,产生了供需不协调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专业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脱钩,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离。物流管理专业对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很强,高职院校毕业生是面向物流一线岗位,对实践技能要求很高,这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有很强的技术性,而且也要求有很强的职业性,实现学生和企业“零距离”对接,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高职物流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是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因此,研究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约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
(一)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不配套
有效开展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一方面既需要配备相应的实践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也需要必要的师资、实训指导教材等软件支持。尤其是象物流设施设备操作、物流中心作业流程等这类实践课程需要学校进行大量设备设施投资,一般学校很难承受,学校即使有能力进行设备投资,但由于这些设备的教学利用率比较低,维护成本比较高,投资效果也较差,因而配套设备很难完成而造成校内实训场地欠缺。此外,虽然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但由于学生数量多,而校外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习或实训的数量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衔接、产学研结合差、缺乏配套的实训教材、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不配套都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不完善
根据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要求,可以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三部分:一是课堂实践,在人才方案中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量,按理论和实践1:1要求安排;二是校内实践,在实践教学周利用实训室、企业参观、调研、社会实践、专业小论文等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是校外实践,在实训基地企业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成为企业的“准员工”,近距离了解企业实际操作,直到能胜任基层岗位工作。高职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包括物流认知实习、校内专项模拟实训、岗位技能综合训练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由于投入不足,缺少实践教学的场地设施,更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等保障,使得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不能有效执行,大多是采取教师理论式的讲解或企业参观,学生缺少参与实践的机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不完善。而更多的学校缺少岗位技能综合训练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真正进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毕业顶岗实习多半是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自主实习,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又无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差。
(三)实践教学管理措施不到位
如何监控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如何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这是完善实践教学的重要工作。但在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方面,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采取相关的激励政策等等因种种因素的影响还相当不到位,使得实践教学的执行流于形式,致使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异,无法满足企业的物流人才的需求。
(四)实践教学实施方法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