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个人消费的不断升级,绝大多数快速消费品都呈现出良好的上升趋势,然而其产品单位价值低,利润非常薄,降低生产成本以利于产品价格的潜力有限,只有物流环节最有潜力。合适的现代物流服务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和物流损失,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提高快速消费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系统均衡协调地向前发展。为此,研究快速消费品的物流管理特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和管理方式、选择适当的物流服务模式以提高快速消费品物流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通过对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研究,总结了快速消费品物流的特点,分析快速消费品的行业特征及物流服务模式现状,找出快速消费品行业所需的物流服务模式,同时以化妆品行业为例,研究了化妆品物流特点,针对化妆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为化妆品物流的经营管理活动和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快速消费品 物流特点 化妆品 物流问题 物流对策
一. 引言
快速消费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其产品品种多、流通快,单位价值低,利润非常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降低生产成本以利于产品价格的潜力有限,只有物流环节最有潜力。快速消费品的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等趋势,以及销售渠道的较大改变,这些决定快速消费品物流独特的特点及对物流供应商较高的要求。在化妆品消费方面,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的人均化妆品消费仅20—30元人民币,而世界人均消费水平则为35—70亿美元,而美国更是多达70—80美元。这表明我国目前化妆品消费水平还相对较低,但是,随着人民生活理念的更新和进步以及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使消费群体进一步扩大,加上中国众多人口基数和消费层次的多样化,我国化妆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空间广阔,研究化妆品物流很有必要。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物流服务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起步得早,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得也较完善,他们从本行业物流服务的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研究,经过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磨合和有效结合,他们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与物流服务普遍结合发展起来,并臻于成熟。Tumball(1989)运用供应链理论对英国的食品和饮料行业的配送经营情况进行了研究,他指出通过配送业的开展可以减少食品和饮料行业的流通环节,降低产品的损耗和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17]。Lieb.Robert Miller.John(2002)通过对美国500家大型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大型公司的经营成本的节省在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第三方配送业的开展,并且有至少三分之一的公司己经通过第三方配送的方式来支撑其电子商务的开展[18]。 Seuring运用目标成本法这种成本管理工具,整合了供应链成本核算的三个成本层次(直接成本、作业成本和交易成本)来分析和缩减供应链总成本[19]。
在我国,快速消费品行业的物流需求越来越急迫,可是相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而且大都是从物流服务提供方的角度出发,集中在快速消费品末端服务的物流外包、强调行业配送的自营或外包以及探讨第三方物流上面,而很少从快速消费品产品及行业特性这一角度分析,来发现快速消费品物流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物流问题解决策略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钱永昌(2004)认为,物流业成熟的标志是包括快速消费品物流在内的各种专业物流正在形成,也只有做精做细做专才能形成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詹斌(2006)总结了快速消费品物流的特点,分析快速消费品的运作模式,针对快速消费品物流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快速消费品物流发展策略[5]。魏国辰(2008)从快速消费品物流特点入手,分析了快速消费品以自营为主,以外包为主物流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出快速消费品物流的模式选择必须满足快速消费品对物流模式的要求[6]。刘洋(2005)从快速消费品物流系统经济分析角度,分析快速消费品物流的特点,其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管理的解决方案[13]。纪卓周(2007)以提高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为初衷,对快速消费品配送的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问题进行了研究[14]。周建勇(2008) 分析了快速消费品行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系统动力学作为研究方法,在分析了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快速消费品的需求情景:定值波动和脉冲突增,对其供应链动态模型进行仿真分析[15]。
以往的商业利润主要来自资源、技术、人力三大领域,现在,更多化妆品企业家意识到,采购费、运输费、配送费、仓储成本、销售费等物流费用已占到整个企业销售额的20%左右。如果能节约这庞大的物流费用的10%,就相当于增加了很多的销售额。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物流费用降低的达成显然要比销售额增加容易得多。论文就是通过对快速消费品行业中化妆品行业的研究,分析快速消费品物流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特点,研究化妆品行业,物流特点和物流运作模式,找出化妆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为化妆品物流的经营管理活动和未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