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 首  页
    |
  • 关于学会
    |
  • 网上入会
    |
  • 学术年会
    |
  • 学会论文
    |
  • 学会课题
    |
  • 学会报告
    |
  • 学会活动
    |
  • 产学研基地
    |
  • 特约研究员
    |
  • 资料中心
    |
学会介绍 学会章程 会员管理服务及收费办法 组织机构 学会领导 专家委员会 学会年度工作计划 学会文件 联系方式
入会须知 注册会员 理事申请表下载 会费标准及缴纳方式
关于年会 历届年会回顾 最新年会动态 最新学术年会征文 历届获奖名单 特约评委申报 关于分论坛 分论坛申请 历届分论坛
征文通知 征文提交 物流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技术与工程 采购 供应链管理 英文文献
课题介绍 课题通知 课题计划 历年获奖课题 课题申报 课题结题 课题申报书下载 课题延期申请表下载 研究报告格式规范下载 结题报告模板下载
关于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重点课题报告 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 中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 生产资料流通发展报告 中国采购发展报告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会 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 物流企业财税与投融资工作会 产学研结合工作会 中国物流学术年会 日日顺创客训练营
管理办法 产学研基地动态 申请表下载 申请表提交 基地复核 产学研会议信息
管理办法 申请流程 聘任条件 申请表下载 特约研究员相关文件
学会工作动态 物流政策及评论 学术年会论文 学术年会资料 学会报告 会员通讯 领导讲话 学会文件 学会课题 其他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更多...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中心 > 学术年会论文 > 物流管理 > 2010年
我国物流业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 时间:2012/11/3 21:58:48 作者: 吴仲夏
  

摘要:由果索因的解析式方法建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路,即“倒推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及办学特色的最佳模式。文章提出相应的理念、思路与操作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倒推式

一、“倒推式”人才培养理念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是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方向是: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技术的综合性、能力的职业性,高等职业教育应坚持走高等技术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之路。

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征是按照社会行业发展导向设置的学科专业招生,即大学的专业对应学生的志愿。而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职业能力为原则。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一定要根据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设置学科专业,即因“才”设“科”(专业),这就是本文所谓的“倒推式”人才培养理念。

二、“倒推式”人才培养思路

假若将人才比作“成果”,那么,“成果”(应用型人才)→争齐斗艳的“花”→优良种子+园艺超群的园丁+土壤+风调雨顺→园艺目标;人才型式培育过程类比即:“应用型人才”→面向应用的专业→出色的、注重应用、强调实践的师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材+实训→办学理念+服务支持。此即为人才塑造模式“倒推法”。

由此产生倒推式人才培养的联想思路:

办学理念:职业应用型,而非研究应用型;实践应用型,而非理论应用型。

人才类型: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专业设置:面向产业需求,根据企业(组织)岗位技能及人才职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即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订单”开设学科专业。

师资团队:人才出于师表,同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表者,表率、模范、可仿效者也。学生要成为应用型人才,老师首先应该是面向应用的,只当老师将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于应用型人才打造,切实做到让理论回归到实践之中,人才才具备应用型的可能。

课程体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输出类型一经企业确定,根据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所必需的理论知识结构、职业技能指标来设计课程体系。

教材与教法:学生的理论知识构建、职业素养靠教材,人才的创造性、评判性思维、技能导向和职业能力靠教法。

教学评估: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教学效果评估监督与跟踪是保障教有所尚、学有所获的环境要素。

需要[2]积分

阅读全文

关于我们 | 媒体互动 | 站点留言 | 友情链接 | 在线投稿 | 网站地图

地 址: 北京市丰台区丽泽路16号院2号楼铭丰大厦1601(100073) 电 话:010-83775681 E-mail:CSL56@vip.163.com
Copyright 2000-2019 i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络事业部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京ICP备05024070号 中国物流联盟网:京ICP备050370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