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单一以仓储、运输为主的服务内容不再能作为物流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要素,物流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监管业务的出现顺应了这一需要。物流监管业务是一项涉及物流企业、客户、银行等多个主体的新型融资模式,是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的物流服务能力,在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的同时,接受银行委托,对客户质押给银行处于仓储、保管、运输等物流状态的货物进行监控,同时对出质人进行监督的业务方式。文章从物流企业的角度,分析了物流监管可运作的模式,即仓单质押、保兑仓、运输在途监管、进口信用证下货权质押和在途监管之出口贸易等模式,探讨了开展此项业务可能存在的合同管理、项目选择和项目管理等风险,并从组织结构、制度、流程等方面提出了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关键词:物流监管 物流企业 运作模式 风险控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对物流企业也毫不例外,信息技术使物流企业的盈利更趋向于透明,使得传统的物流业务利润率越来越低[1],单一的以仓储、运输为主的服务内容不再能够作为物流企业提升整体竞争力的要素,物流企业必然要开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物流监管业务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物流企业与相关银行合作共同推出的融资与物流“捆绑式”服务的新产品,是物流企业扩大物流增值服务的重要手段。物流监管业务,能够将物流服务与金融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物流企业、银行和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主要途径之一,研究物流企业的物流监管业务,既降低了银行信贷的风险、解决了客户融资难的问题,也扩展了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提升了在其激烈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一、物流监管概念的提出
物流监管是物流企业与银行合作的产物,指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的物流服务能力,在为客户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的同时,接受银行委托,对客户质押给银行处于仓储、保管、运输等物流状态的货物(商品)进行监控,对出质人进行监督。其中对质物监控是指对质物的品名、数量等进行查验、核对,及时向银行报告质物状况,如有不符之处物流企业及时报告银行,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出质人监督是指对出质人对质物的入库、提货等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出质人有违规行为应及时制止并向银行报告。
物流监管业务是通过物流企业庞大的信用优势,与银行合作,提供履约保证、实物监控、信息服务为特点的业务。与企业传统的仓储、运输、代理等业务不同,物流监管业务是物流企业受银行委托,对客户的质押物进行监控,对客户进行监督。因此,物流监管不仅是服务客户,更是监督客户,防止客户违规。
二、物流监管业务的市场前景分析
中国物流监管业务市场巨大,前景广阔,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25.4万亿元[2]。巨大的物流金融市场昭示着巨大的物流监管市场的商机。作为新兴市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存在着大量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这部分中小型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多数企业信用评级不足,又缺少必要的土地、房产抵押,加之中国现行的金融体系导致中小型企业融资非常困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不到10%,年资金缺口数十万亿,市场容量巨大。另外,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银行信贷、风险投资、典当融资、担保贷款、内部集资、民间借贷等。其中银行信贷占到融资总额的70%左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利用物流企业的物流监管业务取得融资的机会多多[3]。银行通过与物流企业创新合作为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物流金融产品服务,缓解了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举个例子来说,山西大量存在的煤化工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煤炭生产焦炭,并将焦炭产品销售给下游钢铁企业。对于煤化工企业而言,当煤炭没有生产成为焦炭之前,企业大量的资金都沉淀在库存之中,特别是到了冬天冬储的时候,考虑到冬天原材料价格上涨,道路运输困难,以及煤矿生产力不足等多种原因,很多企业都必须赶在冬天下雪之前囤积大量原材料,这时原材料所占用的库存资金将更大,很多企业出现了一方面原材料资金占用过大,另一方面采购资金不足的局面。而当银行与物流企业合作通过物流监管方式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就能为这部分企业解决他们所面对的实际困难。通过物流监管业务,企业用银行的融资采购原材料,通过这种借鸡生蛋的方式,用银行的钱来推动生产。整个业务过程中,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从前相比,有了大幅的降低,财务上更为经济。且采购时由银行提供采购资金,使得企业采购规模得以有了一定的提升,采购时能获得更大的折扣,同原材料供应商进行谈判,议价的话语权也得到了增强。银行获得了新增贷款和利息收入,且融资风险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物流企业则获得了运输和监管的业务收入。一个“三赢”的局面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
总之,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物流企业及银行的业务范围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金融市场,物流监管市场广阔,领域众多,且前景光明。